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新时代治国理政新平台 合肥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现状与对策
合肥报业传媒集团潘乔虎田海沈广亚
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推动县级媒体转型升级的战略工程,打通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对基层群众的思想舆论工作十分重要。合肥作为省会城市,通过调查研究,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可采取如下的路径和对策。
一是建立以市级融媒体平台——合肥报业融媒体平台为中心联结省级技术平台,作为合肥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中枢覆盖县区。
目前,正在建设实施的合肥报业融媒体平台,从高起点规划利用最新的先进技术,集约化地搭建合肥市一级的融媒体平台。该项目利用最先进的媒体融合技术手段,结合最新的传播手段和技术运用到合肥对外宣传工作实践中去,形成符合新时代传媒特点的采编机制,极大提高合肥市及县区媒体融合上的发展水平,可以建设成为合肥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功能中枢。
二是做大做强市级融合新闻客户端,服务县区及街道。
即将实施建设的合肥报业融媒体平台的一个重要模块——“今日合肥(暂定名)”新闻客户端(APP)及媒体云,将发挥市级新闻媒体资源优势,打造IOS、Android、WAP站三位一体的市级移动新媒体传播平台。集权威发布、新闻资讯、网上问政、政务服务、民声民意于一体的有影响力、传播力、公信力的标杆型移动新媒体传播平台。与现有的全媒体新闻采编系统、媒体云平台系统进行数据打通,建立市、县(区)、部门多层级内容供稿机制。实施“媒体+政务”发展战略,建立政务号,打造区域新闻内容“超市”,建立“塔形通讯员体系”,实现“宣传上云”,打通融合“最后一公里”,更好地服务于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
三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承担起基于“互联网+”的“城市运营商”角色。
目前合肥报业传媒集团正在与合肥市数据资源局、合肥市大数据资产运营公司联合推动在“合肥通”APP平台的基础上建设运营融媒体中心的计划,遵循“以用户为中心”理念为顶层设计,以“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目标,驱动“政务+融媒体+服务”等资源的整合,真正做到合肥市民“一端在手、全城无忧”的应用,把智慧城市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有机结合,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四是重视技术运用和大数据应用,更进一步提升合肥区域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运营水平。
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融媒体产品精准分发,通过微信传播榜单的跟踪分析,进一步提升对合肥区域县级融媒体中心各平台的监测考量和有效跟踪。利用大数据技术做好舆情监测、研判和应急管理能力,提升源头应对、多级联动的舆情应急管理能力,做到新闻舆论的“预测、预警、预防”。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用户画像和县域热点的捕捉,为县级融媒体新闻策划和主题报道提供选题依据和报道素材。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可视化大数据指挥系统,跟踪分析县级融媒体中心各平台传播的实时数据和重大主题专题分析、传播路径分析,从数据上衡量优化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利用技术驱动内容生产,提升内容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充分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AR等新技术,生产出现象级的H5、短视频等融媒体产品。
五是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人才队伍,推动融媒体中心建设水平不断攀升。
人才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建立健全一支精干高效的专业团队。选拔有改革创新的勇气和魄力,能够协调、组织人员干事的人作为领头人,重视优秀人才的引入,特别是懂互联网和新媒体以及大数据及政务融媒体运营方面的复合人才,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专业娴熟的融媒体运营团队。必要时县级融媒体中心还可以通过“借智”、“借力”,向省级院校、媒体机构建立合作组建一些类似“政务融媒体及大数据”实验室研究项目。
六是设立县级融媒体建设专项资金,保证融媒体中心正常运转。
在充分考虑各县域内媒体生存、发展、融合面临的实际困难以及融媒体产品研发成本的基础上,加大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资金的方式,保证融媒体中心运转的基本开支;尝试建立以市或县为单位成立专门的媒体融合天使投资平台,形成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天使投资效应;在坚持采编经营两分开的基础上,拓展县级融媒体中心自身“造血”功能,提高自身市场化运营变现能力。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是一项新生事物,需要更多探索、不断完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基于媒体,又超越媒体,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平台,需要生态重构来支撑,需要体制机制改革作为保障,需要强有力的资源配置与整合,将媒体与政务、服务相结合,开展媒体服务、党建服务等增值服务,建成主流舆论阵地及综合服务平台,以打通媒体融合和基层传播的“最后一公里”,努力使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新闻推荐
本报讯由合肥市文联主办,合肥市美协、书协、亚明艺术馆、合肥-久留米友好美术馆承办的“战疫情显担当——合肥市抗疫主题...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