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小庙,畅享“世外桃源”慢生活

合肥日报 2020-04-12 00:49 大字

水果采摘、乡村民宿、毅行跑道,构起了亲近自然的慢节奏生活;“青砖白缝小合院”的江淮建筑、原种特色农业种植、盛开的油菜花和芝英花,描绘出一幅诗意般的田园生活。蜀山区小庙镇在推动乡村振兴中,既回归农业本质,又通过“旅游+生态”等思路,构建起城镇、乡村、景区“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都市休闲农业形成产业集聚示范效应

4月9日,艳阳高照。位于合六路南侧的枣林生态园里,记者没有看到一棵枣树,映入眼帘的却是一排排的桑葚树,一座座栽种草莓和火龙果的大棚错落有致地分布着,许多游客正带着孩子采摘草莓。生态园负责人应飞虎来自浙江,他说,2013年来枣林村投资生态园后,附近的居民隔三差五地来这里,感受着户外的绿色阳光,享受着采摘乐趣。

5月份采摘白枇杷、黑桑果、大红桃,7月至12月采摘无花果、火龙果、金橘,12月至次年5月采摘草莓……占地2800亩的生态园里,栽植了山核桃、红心火龙果、黑莓、黑桑果等多种果树和特色苗木,实现了全季节采摘;每年能产出150万斤优质水果,已发展成集生态观光、旅游度假、美食采摘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基地。

休闲农业发展了,还能带动附近村民就业。正在草莓园大棚里浇水的工人们告诉记者,他们都是附近村民,土地流转后,按照每天70元的工资来生态园打工,每人每月能增收1000多元。应飞虎说:“目前,枣林生态园已吸收了70多位村民在这里工作。”

“小庙镇已经建成祥源幸福农场、德丰果玩、蜀景生态园、枣林生态园等40多家农业企业,包括特色苗木种植、观赏花木繁育、蔬菜瓜果栽培等。”该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乡村振兴中,小庙镇倾力打造总面积124平方公里的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区,流转土地9.6万亩,多次成功举办樱花节、梨花节、蓝莓采摘节、品味蜀山等花果节庆活动,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逐步形成了产业集聚示范效应。

盘活闲置房屋、农田注入生机活力

清明刚过,谷雨将至。芳草萋萋,落英缤纷,乡村大地一派生机盎然。位于江淮分水岭的小岭南村,最具特色的江淮民居村落已然形成。

由村民闲置的破旧老屋改造而来的贰号院里,餐厅、茶室、观景台……一花一草、一砖一木,处处都透着特有的乡村温情,犹如世外桃源。“在网上看到后,特地来看看这里的特色建筑和美丽风景。”合肥市民曾先生驾车来到这里,端着相机到处拍摄,感受着亲近自然的惬意和休闲放松的舒适。

目前,在小岭南,已建成并运营4座院落,并基于江淮民居风貌,在占地面积约53公顷区域内逐步完善进村景观道路、广场、停车场、公厕等设施,以及改善村庄内外环境。

“今年6、7月份,马拉松博物馆即将建成,成为乡村马拉松文化展陈、组织活动和承接平台。”蜀山区旅指办负责人汪杰告诉记者,蜀山区城区面积96.06平方公里、农村面积220.54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大城大乡”格局。因此在乡村振兴中,蜀山区在小庙镇规划了18平方公里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其中,小岭南示范项目盘活闲置房屋与农田,形成“青砖白缝小合院”的江淮建筑特色;整理农田、兴修水利,按照“种田也是景点”的思路,成立原种农业合作社,恢复农业生产,打造出最具特色的江淮民居村落和最有价值的特色农业种植基地。

据了解,蜀山区还投入3000多万元改造升级基础设施,建设逐梦公寓、文化活动广场、卫生室、社区食堂等,为乡村CBD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不断恢复农村的生机与活力。(下转2版)

新闻推荐

金融扶持为民企高质量发展续航

本报讯今年以来,合肥市持续通过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完善资金扶持体系、创新专项基金产品,为民营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