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今年参加高考人数超7.3万 距离返校日仅一周时间,合肥市教育系统召开复学演练现场会

江淮晨报 2020-04-02 07:03 大字

学生们的座位都拉开了一定间距。

本报讯 日前,合肥市教育局发布《合肥市中小学幼儿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开学工作方案》,其中提出按照分批错峰开学的原则,4月7日高三年级学生开学,4月13日初三年级学生开学。初高中其他年级、中职学校及小学、幼儿园、特教学校开学时间,将根据我市疫情形势及学校基本防控条件、师生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等保障情况另行通知。全市初三、高三的返校时间已确定,学校准备如何?

一场返校应急演练

在合肥市一六八中学举行

“同学您好,请间隔一米排队测量体温进校”“体温偏高,麻烦你到待检区进一步检测”……3月31日下午,一场返校应急演练正在合肥市一六八中学举行。

下午三点,学校门外的“返校学生”按老师引导站成几排,在值班老师的指导下依次走过校门口的自动测温门。“按照要求,返校后学生会进行错时、错峰上下学,并按照间隔一米的距离进行体温检测。”据现场引导学生进校的值班老师介绍,平均一位学生进校、测量体温只需要2秒时间,大大提高了学生集中入校时的效率。

“滴滴滴……”“这位同学的体温偏高,麻烦你到待检区来。”演练中,一位“学生体温检测过高”,测温门发出警报声,值班老师立刻将该学生引导到设在校门外的“待检区”减压放松,稍作休息后再用水银体温计复查。“多次复查,体温均正常的学生可以刷卡后进校,如果体温检查多次均不正常(腋温≥37.3℃)的学生,我们就会启动应急预案。”据合肥市一六八中办公室副主任周宗宇介绍,当核实学生体温过高后,将有值班老师报告给班主任、再汇报给学校,学校将体温异常的学生情况上报给教育主管部门和卫生疾控部门,同时将学生送诊并通知家长。

走进教室区域,每个班级的课桌均拉开一定距离。“待返校后,我们严格执行‘一生一桌’,并将按照一个班级学生的单双学号进行分班,严格执行‘一个班级不超过40人’的要求。”据了解,开学后班主任将会每天核对学生人数,追踪未到校学生情况。开学前一天,所有学生都要上传自己的健康码和承诺书。

据了解,返校之后,该校还将继续推进线上教育教学,进行线上教学质量评估,调整春季学期工作计划。对暂时仍不能返校上课的学生做好教学预案,落实“一人一案”,专人负责,制定辅导帮扶方案。

合肥市今年

参加高考人数超过7.3万

“高三开学是一次‘试水’,必须全力保障学生返校后的疫情防控。今年全市参加高考人数超过7.3万人。”3月31日,合肥市教育系统开学复课应急演练现场会在合肥市一六八中学召开,会上,市教育局局长王杰才对各校的开学方案、返校前演练提出多项要求。

“合肥的学生群体在全省是最大的,当前,合肥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生加在一起有208.6万人,仅仅就高三而言就涉及到95所学校,有5.7万名高三学籍学生;今年参加高考的人数超过了7.3万人。”王杰才表示,疫情防控以来,高三群体长时间处于高考日益临近的焦虑中,当前全省高三返校时间已经确定,学校如何做好疫情保障、用实际行动回应社会关切等,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返校后,如何缩短学生上下学的进校时间?王杰才表示,各校可探索“错时错峰”“设立多个通道”“安装快速检测门”等多种方式,测算学生进校所需时间并及时进行有效调整。此外,进校后如何避免学生少接触、少聚集?以及在校内各个场景的转化时的少接触?针对家长、学生关注的这些返校核心问题,他表示,各校可在午间校内就餐时学校采取错时、错峰,同向就座、一人一桌等方式。

多措并举保障返校安全

错时安排学生入校和离校时间

为确保各校初三、高三年级做好返校前各项准备工作,合肥市教育局多措并举、积极保障。

根据市教育局要求,返校之前,各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三案九制”。开学当日及开学后,可以返校的所有教职员工在家预先测量体温,正常者方可上班,通过核验“安康码”和测温,合格者方可进校。学生在家预先测量体温,正常方可上学,学生进校时再次测量体温,合格者方可进校。师生员工进校后须先落实手卫生措施再进入办公或学习场所。同时,错时安排不同学段和年级学生入校和离校时间,学生按照指定校园出入口分区错时上学、放学,引导家长在指定接送区域接送学生,快接快送,避免人员聚集。校园内提前设置学生进校、行走线路指示标线标牌。固定座位,尽量拉开间距。每天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课间开窗通风。放学后对课桌椅、地面等进行清洁消毒。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梅梅/文 高博/摄

新闻推荐

全年住房公积金贷款无一逾期 合肥市住房公积金2019年年度报告公布,所购住房平均面积为103.31平方米

本报讯近日,《合肥市住房公积金2019年年度报告》出炉,合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对报告进行了解读。2019年,合肥住房公积...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