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贤清:哪里需要去哪里

肥西报 2020-03-27 09:38 大字

⑧:赵贤清与合肥市第一批疾控队成员一起宣誓

鼠年的钟声敲响,这已经是赵贤清在县疾控中心工作的第14个年头了,从结核病防治科从事的痰检工作到检验科从事各种样品检测工作,他一直本着哪里需要哪里去,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工作。

自1月21日,全县新冠病毒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号角吹响后,中心紧急成立5个应急处置队,赵贤清被安排在第一小分队,2名队员负责流行病学调查,1名检验人员负责采样送样工作。采样和送样环节,风险很大,对专业技术要求很高,采样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小分队在深夜接到任务,前往乡镇处置疫情已成为常事,流调通常需要2个小时,这期间,他需要同当地医疗机构的采样人员做好样本的交接,随后他还要与时间赛跑,将样本快速、安全的送往合肥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测,忙起来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回到住处,接到命令,就又要赶往下一个疫情发生地,再结束的时候天已经亮了,他和队友只能在回去的车上打个盹儿,就要继续投入到工作中。那段日子,他的朋友圈经常在深夜更新,“你知道两点一刻,上派的街景吗?"用他的话来说,自己是离病毒最近的人。

2月9号,接到省疫情指挥部要求,对全县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密接者进行采样,10号前就需要完成全部采样任务。根据组织安排,赵贤清从小分队里撤出来,开始负责密接采样工作,除了集中隔离点,同时还要辗转三河、山南、花岗等密接者所在乡镇,负责采集咽拭子并联络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标本的检测。时间紧、任务重,穿着防护服,挨家挨户的采集咽拭子,每出入一户人家,就要穿脱一次防护服,最多时一天要采集近60个样本,那些日子,他不是在采样,就是奔赴在送样的路上。

2月15日那天,气温骤降,约定好9点开始对部分人群进行咽拭子采集,9点半,10点,11点……大风呼呼的灌进屋内,仅仅套了层防护服的赵贤清,被冻的直打颤,看着一直没人过来,同事让他收工,他说,“没事,继续等一会!穿一套防护服,才采了几个样就脱了,太浪费,争取再多采几个。"因为物资紧缺,他需要节约,2个多小时,没喝1口水,没上厕所,一直在等待,最后打电话询问,对方确定不来了,原因是不想出门。后来赶到对方的家中,完成采样。那天送样回来的路上,雪越下越大,路面也结起了厚厚的冰,赵贤清脱掉防护服的那一刻,看着被汗水浸湿已经没有形状的发型,同事忍不住想哭,他却笑着说:“不许拍照!"。就这样,赵贤清和他对队友们一直默默无闻的战斗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只希望,能够被公众理解,好好配合他们工作。

他的两个孩子都很小,1个在读小学三年级,1个不满3岁,妻子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经常需要值夜班,以前他照顾孩子居多,孩子们也喜欢听他讲故事,习惯了爸爸看他们入睡,然而这个较长的假期,赵贤清却一天也没有陪伴过他们。

图⑧:赵贤清与合肥市第一批疾控队成员一起宣誓

疫情形势逐渐平稳,采样数量也日渐减少,大家都认为他能够轻松许多。2月21日下午,接到合肥市疾控中心关于支援湖北省武汉市的疫情防控任务,作为安徽省第三批疾控队中的一员前往武汉支援,赵贤清第一时间冲进主任办公室:“领导,不用考虑了,我去!"主任问他家里什么意见,他说:“没时间想那么多,这事总要有人去,我就是检验科最合适的人选!"考虑到科室的女同志,考虑到其他同志的孩子都还小,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却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家庭情况,果断作出了决定。得知这一消息,同事们都对他表示赞赏和钦佩,他说:“作为一名疾控人,疫情就是命令,我会牢记使命,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月23日,带着主任的嘱托,带着家人的牵挂,赵贤清随安徽省第三批疾控队奔赴武汉战场,目前,赵贤清已经在武汉市武昌区开展样品采集和实验室检测等工作。

美好的春天扑面而来,我们坚信,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终将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一起等待出征战士健康、平安归来!

新闻推荐

安徽省城今年新增500个公益性项目

本报讯(记者许根宏)3月23日,记者从合肥市发改委获悉,省城合肥印发《2020年市级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暨三年滚动投资计划》。根...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