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法庭“娘子军”切换角色战疫情

安徽法制报 2020-03-06 10:46 大字

□本报记者唐欢 通讯员王婕

3月2日9点,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法院家事工作微信群里,很是热闹。该院家事法庭的书记员张燕,正在以“离婚案件中涉及彩礼等问题的处理”为题,给群里的家事调解员上一堂“微课”。通过一段段语音授课,群里不时会有调解员发送相应问题,与授课人互动,15分钟的课程内容,15分钟的交流解答,半小时的学习,在这个“足不出户”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显得尤为珍贵。

2月3日,全省法院正式开工。为有效防控疫情,减少人员流动聚集,庐阳区法院响应号召,积极采取了一系列防御举措,关闭了诉讼服务大厅、信访来访接待场所,停止办理线下案件受理、纸质卷宗移转等诉讼业务,将工作模式由线下切换成线上。

该院家事法庭的“娘子军”们更是忙碌异常。一会是抗“疫”一线的监督员、宣传员,一会是网络法庭的审判员,一会又是空中“微课堂”的授课人。

2月17日,庐阳区法院家事调解微课堂正式上线。该院民一庭副庭长胡玲以“疫情下如何转变家事工作思路”开讲,胡玲利用微信语音形式结合案例在微信群中就现阶段家事案件审判工作出现的新状况和防疫期间家事审判的工作思路和大家交流。最令家事调解员们动容的,是此刻的胡玲身在防疫一线,执行防疫任务。为了及时将微课堂的信息传递出来,她以“战场”做“课堂”,用最短的时间,高效完成微课堂的信息传递。就在大家还意犹未尽地思考她带来的信息时,她已经快速转换身份,回到一线值守岗位,给群众宣传防疫知识,测量体温,检查口罩佩戴等。“疫情防控攻坚阶段,我们的家事调解工作也因为不能‘面对面’,对调解员们带来很多困扰。为进一步发挥家事调解员在化解家事矛盾纠纷中的积极作用,推动专业化家事调解员队伍建设,我们就商定由庭里有经验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家事调解员来讲课,围绕设定的主题,制作音频、文字课程,课程内容丰富,以此来交流家事调解经验以及分享经典案例。”胡玲告诉记者,家事法庭以及调解员队伍,女性居多,在这一特殊时期,都承担着多样的社会角色,但是在这场防疫战斗中,没有人叫苦叫累。

2月26日上午,在庐阳区法院科技法庭内,胡玲坐在审判席上,戴着口罩,主持庭审,书记员正在敲击键盘进行庭审笔录,但当事人席位和旁听席上空无一人。原来,她正在利用互联网智能审判平台与远在家中的原、被告双方进行“隔空”对话。

这是一起离婚纠纷案, 被告已分居多年,原、 双方矛盾难以调和,且系第二次起诉。春节前,胡玲拿到卷宗后,委派给经验丰富、善于调解家事矛盾的调解员先行调解,调解员多次与当事人进行电话沟通,但双方因债务等问题分歧较大导致调解过程进展缓慢。就在疫情期间,原、被告双方还因吵架发生激烈冲突报警两次,调解工作陷入了困境。

所以,胡玲决定及时开庭,通过远程庭审的方式,与原、被告沟通,结合疫情,对双方进行疏导。1个小时,原本在视频中仍剑拔弩张的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在线上调解完两起案件后,胡玲又匆匆脱下法袍,换上防疫工作服,佩戴整齐防疫装备,奔赴值守岗位,切换回“防疫战斗员”角色。

法官助理成婷婷作为党员志愿者,一直在防控疫情一线。和其他战友一样,身在一线,仍能自如切换身份,挤出有限时间,以“疫情下谈抚养权及探望权”为题,推出高质量的“微课”,和调解员们共同探讨了我国法律对抚养权、探望权的规定,分享了法院对于如何在疫情条件下处理抚养权、探望权纠纷的观点,为调解员们在疫情期间顺利开展家事调解工作提供了一些思路。

家事微课堂推出后,家事调解员也积极响应,切换了工作模式,及时和当事人电话、微信沟通交流,继续跟进案件进展,在调解平台完成多起案件的调解程序,让当事人不出门也把家务事“理清了”。

新闻推荐

李丽君/合肥方兴居委会『姐妹团』成员 劝老人回家 撒娇技能满分

『想孩子了,就翻开手机照片看一眼。』『爷爷奶奶,快回家喽,家里最安全呀!』本报讯(王春荣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周梅)“疫情防控,我...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