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字诀”做好“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
隆冬来临,合肥气温不断走低。为积极防范应对雨雪冰冻极端天气给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带来不利影响,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健康,市救助管理站周密部署、群策群力,通过“五字诀”确保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享受“温暖”。
自11月15日启动“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活动以来,合肥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138人次,其中医疗救助25人次;发放救助物资90份(件),出动救助车190余次。
安排部署突出“早”
在未进入寒冷天气时,市救助管理站即提前谋划,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人员分工,落实目标任务。制定《做好寒冷天气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以满足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需求为导向,推进救助工作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通过初步建成的市、县(市、区)、街道(乡镇)、居(村)委会四级救助服务网络,依托街道、公安、城管部门联动,形成一个“整体配套、开放包容”的救助体系。
后勤保障确保“足”
根据往年冬季救助工作开展情况,市救助管理站盘点仓库、批量采购棉衣、棉被、棉鞋等防寒保暖物品。据统计,该站为做好“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已筹备物资经费24万余元。在市第一人民医院蜀山分院,设立求助人员医疗救治专区,确保患病求助人员及时得到救治。
市救助管理站还指派专人负责后勤管理,全天24小时提供热水热饭,确保求助人员不但吃饱还能吃好;检修线路,确保临时救助区在极寒天气下,空调全部开启,确保水电安全;维护整备救助车辆,力求在极端天气下拉得出、行得稳。开展冬季安全生产消防演练,针对重点部位和重点人群,宣传普及消防知识和器材使用,着力化解风险隐患。其间,市救助管理站共检修线路6条,排除隐患2处,更换填装灭火器30余个,维修车辆12台次。
预案内容透着“新”
在往年的基础上,市救助管理站新增加“极端天气”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应急预案,明确属地管理、部门责任、四级联动、预防为先、应急有效、站内保障安全的工作原则。梳理了预防预报、值班报告、避险减灾、总结报告四项工作程序,明确每个程序应急工作内容和责任人,从床位的预留,到食品、物资的储备均有明确规定。
救助宣传立足“广”
市救助管理站积极开展救助政策进社区、进街道活动,利用社区(街道办)便民服务窗口、公园广场、村(社区)公示栏等公共场所,举办政策宣传栏,发放政策宣传资料,广泛宣传救助工作政策法规。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功能,公开救助热线电话,宣传救助政策。此外,还在城区主要街道设立救助指示牌,引导流浪乞讨人员接受救助。截至目前,共发放宣传礼包50余份,接听电话200余条,接受主动问询70余次。
主动救助覆盖“全”
市救助管理站成立主动救助巡查队,纵向建立与各区、街道、社区紧密联系的四级联动救助机制,横向建立与公安部门、城管、环卫、交通等多元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网络,制定流浪乞讨人员市区分布图,每天三个班次不间断在街头进行巡查,对发现的流浪乞讨人员劝导进站避寒救助,对不愿接受救助的,给与防寒衣物、食品和救助联系卡。
该站还联合蓝天救援队和定点医院专业医护人员在汽车站、火车站、桥梁、涵洞等易出现流浪乞讨人员的区域进行联合巡查,现场进行救助劝导和医疗诊视。在夜间气温低于0摄氏度时,组建夜间巡查突击队,在19:00-24:00之间,再次对重点区域重点人员进行巡查,确保不发生流浪乞讨人员冻死冻伤事故。
夏晨星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李后祥
新闻推荐
本报讯12月7日15时11分,合肥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新站区九顶山路与东方大道交口一地下作业管道突遇塌方,两人被困于井下...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