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科技之力 下绣花功夫 合肥市探索完善文明停车“合肥模式”
全市私家车保有量从2013年的61万辆,猛增到2018年的159万多辆。在百万市民参与的合肥市数字经济发展痛难点征集活动中,“停车难”位列榜首。
如何让停车不再是“老大难”?合肥市对此的探索一直“在路上”。从治理市政务服务中心停车难题入手,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借助科技手段“过关斩将”,逐步探索出缓解重点区域停车难题的新模式,并在包河区行政服务中心成功复制,效果良好。
精细管理
不大规模“动土”也能增加泊位
市政务服务中心集办公、会务、政务服务等功能于一身,是全市停车矛盾最为突出的区域之一。该区域工作日期间的日均停车需求达8000辆次以上,而配建停车场及周边道路最大停车容量仅2200个泊位。早上7点20分之后,人们就很难找到停车位,“无处停、到处停”现象曾经十分突出。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合肥市选择了不开展大规模建设、主攻精细化管理的路子。坚持“寸土必争”,通过优化停车布局、边角地块利用等方式,新增泊位140个。与此同时,还根据不同群体停车时长不同的特点,划分公务、应急、开放三类停车区域,构建起兼顾各方的停车供给体系。
此外,改变此前的全免费管理,推行适度的停车收费策略。路内停车执行全市最低收费标准,晚间时段和节假日免费;停车场执行政府建设公共停车场统一标准,首小时免费。这一举措有效避免了周边私家车主长期占用免费停车资源,将政务服务中心周边车位周转效率提升到4.5车次。而根据停车时长的数据统计,60%左右来办事的群众,能够在免费时长内办完事务。
科技“织网”
为快速泊车安装“精准武器”
一边是车位信息的动态变化,一边是流动车辆的泊位需求,如何把供需双方的信息准确对接,让泊位与车辆快速精准“对接”?
合肥城泊公司超前谋划组建科技团队,向技术创新要效率,构建起区域停车“一张网”。在合肥政务服务中心,合肥城泊公司对该区域内停车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建设智能道闸、感应地磁等前端设备,并保持互联互通;依托“合肥停车大数据云平台”,实时掌握每一个泊位的运行状态。
与“站在云端”相呼应,合肥城泊公司还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合肥停车”APP,实现停车服务点对点。这款APP可以为用户提供车位查询、路径导航等精准停车服务;在周边主要交通节点、停车场入口,建设停车诱导屏,实时发布泊位动态,引导车辆有序停放。(下转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合肥供水集团提前谋划、全面部署,优质稳定高效做好冬季供水服务保障。入冬以来,该集团多次专题研究部署防寒...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