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发展需要新的探索” 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来肥说戏

合肥晚报 2019-12-24 08:08 大字

本报讯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的第七十七期“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于昨天下午在合肥大剧院音乐厅举行。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茅善玉女士和合肥观众分享了《沪剧与上海文化》。茅善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艺术可以互相借鉴,黄梅戏带给她许多启发和灵感。谈到庐剧的发展,她认为,地方戏需要扩容,需要新的探索,来适应这个时代的进步。

“严凤英是我的女神”

茅善玉是《红灯记》里可爱勇敢的小铁梅,是《石榴裙下》中善良悲情的卢雯慧,是《一个明星的遭遇》里风姿绰约的周璇……她嗓音甜润、情深味浓,被誉为“沪剧女皇”,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沪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演讲刚一开始,茅善玉通过黄梅戏和严凤英迅速拉近了自己与现场观众的距离。上世纪80年代初,因为创作沪剧《黄梅戏女皇》,茅善玉来到合肥进行创作学习,迷上了严凤英。

“我觉得严凤英老师的一招一式都吸引我,她的舞台动作和表演是活灵活现的,饱含内心情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女神’。” 茅善玉坦言,黄梅戏和严凤英老师的表演对她的艺术生涯有很大的启发和触动,“黄梅戏是接地气的,有泥土芬芳。”

当时,茅善玉要演传统沪剧《庵堂相会》里的一个小姐,她认为自己的表演只有身段美,缺少了人物的身份和泥土气息。再次演的时候,她根据严凤英老师的《天仙配》,将人物做了调整,“我觉得艺术是相通的,可以相互借鉴,所以我对黄梅戏和合肥有着不一样的情感。”

坚守沪剧舞台源于信仰

沪剧是上海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茅善玉看来,相比于其他剧种,沪剧专注现实题材,沪剧的故事起源于生活,取材的就是周遭的人和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贴近生活,走进民众”。

近年来,茅善玉依然坚守沪剧舞台,《敦煌女儿》等力作不断问世,把小剧种唱出大世界。在她看来,坚守沪剧舞台是一种使命和责任,“当自己可以用肩膀挑起这个责任的时候,你会觉得这是一份使命,你应该像前辈艺术家一样,为这个事业奋斗终生,这是你的信仰。”

谈到庐剧的发展,茅善玉从地方戏角度说道:“我觉得地方戏需要扩容,需要新的探索,来适应这个时代的进步。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本土,再面向全国,然后才有更高的目标走出国门。”

两次登上国庆庆典巡游彩车

在今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中,茅善玉参加“中华文化”方阵,而这也是她时隔35年第二次登上国庆庆典的巡游彩车。

1984年国庆彩车巡游中,沪剧《姊妹俩》为主题的彩车有幸参与其中。茅善玉告诉记者,相比35年前,今天祖国更加强大,再次亲身感受国庆庆典的火热壮观的气氛,让自己心潮澎湃,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我从事这个行业,有了一点成绩,得到了国家、社会和广大人民的认可,才有了这样的机会。”茅善玉表示,今后要为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继续奋斗下去。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周洪/文 高勇/图)

新闻推荐

开好民意“直通车” 架好党群“连心桥”

本报讯近日,在人民网主办的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全国研讨会上,合肥市委办公室被评为“2019年人民网网民留言办理...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