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林长制:生态化与产业化并行 新中国合肥70年大事记

合肥晚报 2019-12-17 01:43 大字

在合肥,以往,森林资源的保护开发由一地的林业部门负责,现在,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发展,则成了全市各部门的联合行动。改变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就要从2017年合肥试行林长制开始说起。这一年,安徽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林长制,合肥、安庆、宣城先行试点。自此之后,“林长制”在我国林业史上留下了印记。

【发端】

安徽成林长制改革的摇篮

2017年6月4日,在合肥林园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举行了一个特别的仪式——“林长制”项目揭牌启动仪式,省委和市委领导与相关负责人一道为该项目揭牌,并向有关合肥市级林长和责任林长授牌。合肥市重点生态区域推行林长制工作就此拉开序幕。

事实上,合肥的林长制改革,是在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率先试行。

林长制按照“分级负责”原则,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体系,责任到人。各级林长需要负责督促指导本责任区内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协调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重大问题,依法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林长制的建立,对于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运行高效的林业生态保护发展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林长制滥觞于安徽省,作为安徽省林业生态文明重要的制度创新,安徽的林长制改革从星星之火时期就备受瞩目。2017年3月,安徽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林长制。自2017年6月起,合肥、安庆、宣城先行试点,相继建立林长制。2017年8月,合肥市出台《合肥市重点生态区域“林长制”工作考核办法》,在国家及省级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国有林场、江淮分水岭区域、主要山脉、大型水源地周边、生态廊道、城市大型绿地等重点生态区域推行林长制。

经过第一批“吃螃蟹”城市的摸索,2017年10月,安徽省通过《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在全国率先立法规定“森林资源保护实行林长制”。同年11月,安徽省印发《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林长制的意见》,林长制在全省开始推行。

自2018年4月,一年时间,安徽省有16个市、99个县(市、区)出台林长制工作方案,设立各级林长2.5万多名,当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48万亩,相当于平均每天增加4000多亩“人造森林”。林长制改革实践取得的成效被全国人民看在眼里。2018年11月,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关于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意见》,其中特别提到要大力推行安徽首创的林长制做法。这表明安徽的林长制改革在国家层面得到认可。

改革仍在进行。今年4月,国家林草局同意支持安徽省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10月,《安徽省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印发。10月19日,在2019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上,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揭牌。林长制改革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着。

【发展】

从单打独斗到协作配合

合肥植物园南扩项目,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谋划推进,但由于南扩项目所在地是城中村,需要拆迁改造,随后才能实行生态复绿,由于涉及自然资源和规划、财政和辖区及镇等多个部门,项目进展缓慢。两年前,合肥林长制改革实施后,市级林长“包保”这个项目,牵头协调各职能部门,将项目纳入环巢湖流域治理三期予以推进,破解了十多年未解决的拆迁、征地、资金等问题。

从林长制中尝到甜头的不只有这一个项目,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也是受益对象之一。作为合肥市实施林长制的重点项目之一,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开展生态修复,打造兼具森林体验、科普教育、生态休闲等综合功能的森林旅游品牌。“现在遇到问题,可以直接向四级林长反映,解决问题的效率更高了,我们干劲也更足了。”在该公园的运营管理公司董事长方彪看来,扁平化的管理让公园的规划与建设更顺畅。

林长制实施后,森林资源保护与各级政府行政领导间的职责约束加强,一山一坡、一林一园都有专人负责。目前,合肥已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工作全覆盖,全市设立各级林长4584个,其中市级19个、县级212个、乡级1155个、村级3198个。借助河长制的经验,走在全国林长制前列的合肥,将护绿保林压实到“最后一公里”。自古以来,先行者总要在摔打摸索和接受质疑中前行,合肥林长制推行两年多来,不断探索创新,有教训也有经验。

全市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林长名单,在重点区域设置公示牌968个,标明林长建设与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相关部门还聘请社会监督员对各级林长生态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促进问题改进。此外,全市还出台了《关于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加快实施“五绿”工程的意见》,为林业园林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目前,全市确定市县两级重点项目209个,三年计划投资超过100亿元,现已完成投资95亿元。从林园相关部门的单打独斗到全市各部门的配合联动,林长制在摸索中不断建构更加完善的体系。

【提升】

从卖树木到卖生态

林长制发展过程中,当然少不了质疑的声音——保护生态会影响经济发展吗?事实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一直以来都是社会难题。

不过,林长制在全省推行之初,就已经明确了生态化和产业化的齐头并进——在2017年印发的《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林长制的意见》中,提到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加强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即通过林长制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二是“提升森林质量效益”,即通过林长制调整优化森林结构,着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林、苗木花卉、林下经济、森林旅游康养和林产品精深加工,推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可见,林业产业化根植在林长制的基因中。今年10月,2019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在合肥市举行,和前16届不同的是,今年的大会多了一项重要议程——举行安徽省“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揭牌仪式。因着这项特殊的仪式,今年的苗木花卉交易大会显得特别热闹。大会期间,全省洽谈林业招商项目152个、投资金额241.7亿元。

用于调节生态系统的苗木,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合肥市在推行林长制的同时,继续发展林业产业——苗木花卉产业、经济果木林产业、林下种养业、森林旅游业等蓬勃发展。

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全市苗木花卉种植总面积近100万亩,较10年前增长了8倍。全市形成了本土苗、精品苗、观赏苗、经果苗等六大系列,品种达1000多个,绿化苗木年销售额现已突破30亿元。

经济果木林产业规模也在不断增大。目前,全市经济果木林种植面积达40万亩。主要有薄壳山核桃、桃、李、杏、葡萄、枣、油茶、蓝莓、大樱桃品种等。

生态效益良好的林下种养业在合肥市的发展空间也逐步被拓宽。目前全市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达40.7万亩,产值14亿元。林下种植包括林农、林菜、林药、林茶、林苗,林下养殖则有林禽、林畜、林野、林蜂等。

而时下热门的森林旅游业正在全市迅速发展。作为全国唯一一座城区内拥有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城市,合肥市森林资源较丰富,目前全市正大力开展以休闲、观光、健身、度假为主题的森林生态旅游,形成10多条生态旅游线路和40多处生态休闲观光点。2018年全市森林旅游人次达364.2万,收入达4.3亿元。

从依靠砍伐树木的粗放型经济到保护生态发展观光旅游业的集约型经济,林业产业化的路子越迈越宽。而林长作为本区域内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的负责人和协调者,对于推进林业产业化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林长制犹如新生的婴儿,因为年轻,成长过程中必然伴随阵痛。好在,合肥在接纳这个新生事物时开局良好,从生态化和产业化并行的双维角度展开,稳扎稳打。林长制是安徽林业史上的一次创举,也是合肥林业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随着林长制的稳步推进,未来,绿意盈城将不再是奢望。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赵佩娟

大事件链接

2017年6月4日,合肥市在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举行“林长制”项目揭牌启动仪式。合肥市重点生态区域推行林长制工作就此拉开序幕。

2017年8月,合肥市出台《合肥市重点生态区域“林长制”工作考核办法》,在国家及省级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国有林场、江淮分水岭区域、主要山脉、大型水源地周边、生态廊道、城市大型绿地等重点生态区域推行林长制。

2017年11月,安徽省印发《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林长制的意见》,林长制在全省开始推行。

2019年4月,国家林草局同意支持安徽省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

2019年10月19日,在2019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上,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揭牌。

新闻推荐

插上智能“翅膀”,合肥制造升级蝶变

新闻摘要当前,新一代科技和产业革命迅猛发展,以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加速向各个领域渗透...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