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琳:为“星星的孩子”铺一条路

江淮晨报 2019-12-16 07:07 大字

从一名缉私警察到一家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管理人,许琳也有过挣扎。然而,心中那份对“小星星”的爱战胜了一切,她脱下了警服,正式接管至爱阳光儿童康复中心。四年来,她用自己的努力,借助政府力量,凝聚社会资源,让康复中心走上正轨,迎着朝阳出发。为了自闭症儿童不遗余力,让许琳在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区举办的“寻找身边榜样,凝聚前行力量”身边榜样评选活动中,获得“志愿公益”身边榜样的荣誉称号。

自闭症伴随孩子一生

“我的大宝也是一名自闭症儿童”。2006年,在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工作的许琳与爱人迎来了儿子寒寒。到了两岁多,孩子还不会说话,也不合群。经医院诊断,寒寒属于广泛性发育迟缓。“那时候大家都不怎么了解自闭症,我也觉得发育迟缓是可以治疗的,只要多做康复训练,孩子就会无限接近正常孩子。”抱着这样的念头,许琳带着寒寒跑了很多地方,上海、北京、南京、杭州的一些大医院都留下了他们母子的身影。

经过康复后,寒寒慢慢开口说话了,这给了许琳很大信心。2011年,排队两年后,她终于带着寒寒来到北京一家专门做家长培训的机构。这时她才真正了解到自闭症,“原来自闭症就是社会交往方面有障碍,没有办法治愈,只能给予支援,多进行康复训练。”理念上的转变让许琳的行为也发生了改变,她不再对外隐瞒孩子的情况,自己先做好了心理建设,“已经明白就是要伴随一生了。”

想为“星星的孩子”铺一条路

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2012年,老家在合肥的许琳与爱人调到了合肥海关工作,回来不久后,女儿出生了。

为了让孩子能融入社会,那时候许琳带着寒寒在一家民办学校上课。因为孩子在学校出现哭闹等情况,经常是她陪伴半天,爱人再陪伴半天。

2014年,许琳了解到了“至爱阳光儿童康复中心”。“那时候,中心已经创办9年了,但是非常惨淡。”许琳回忆说,至爱阳光儿童康复中心是由八名自闭症儿童家长创办,但是家长们都有自己的工作,中心蜗居在一个小房子里,只有30多个孩子,将近10名特教老师,整个中心一直入不敷出。

把孩子送到至爱阳光儿童康复中心后,许琳十分关注中心的发展。看着康复中心一直惨淡经营,2015年7月,许琳决定辞去海关工作,正式管理中心。“我自己的孩子也在里面康复,我走了很多的弯路。现在,我想为他铺一条路,也想为更多跟他一样的孩子铺就一条康复的路。”许琳说,自己辞职的举动,父亲十分反对,担心她没有了正式工作,以后的生活会出现难题,“但是最终父亲被我说服了,他现在也很支持我。”

希望孩子们能自理,再自食其力

现在,许琳每天都会早早出现在康复中心,关心每个孩子的康复情况。在她的努力下,康复中心连续三年都获得了全市评比“双一级”称号。她接手时有30多个孩子,现在有200名儿童,其中90%是“星星的孩子”,老师也增加到了30多位,还有10多名保育员。

2017年,孩子们告别了蜗居的小房子,来到了蜀山经济开发区。新的中心宽敞、明亮、功能齐全,让孩子们也很惊喜。这一年,中心扭亏为盈,账面上开始有了5000多元余钱。“我当时长吁一口气,我知道中心可以长期办下去了。”许琳说道。

为了康复中心的有序发展,许琳付出了很多心血,老师定期培训,更新知识,开发课程小程序,给家长选课。操心孩子们长大后如何生存,许琳还创办了大龄孩子职前培训中心“蜗牛手工坊”,并承接了合肥第一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多名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员工在这里边工作边疗育。

平时康复训练中,许琳也很侧重孩子们生活技能的培训。小超市、厨房料理室、洗衣晾晒间、手工皂工作室,这些都是为了孩子们精心设计的。现在,儿子寒寒的自理能力也大大提高,每天自己洗漱,自己洗衣晾晒,作业也会按时完成。

“能自理,有一份简单的工作,自食其力。”这些就是许琳对“星星的孩子”最大的期许。

晨报记者 张琳琳/文 李福凯/摄

通讯员 查玮 陈雪 张雷 季云冈

志愿公益 身边榜样

新闻推荐

天气预报 前方高能预警 “实力派”低温来了 明日起合肥气温将迎“大跳水”,本周最低气温或跌破0℃

晨报讯阳光休假、雨水接棒。合肥结束了上周的暖洋洋,本周“实力派”冷空气正积聚力量。12月15日,江淮晨报记者从合肥市...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