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塘巷:感知岁月的痕迹

瑶海报 2019-12-16 00:44 大字

朱文柏

一座城市独有的味道,不在高楼,而在树影斑驳、伸手可握的小街巷。不去城市的小街小巷走走,仿佛总是离这座城的灵魂远了点儿。街巷透露着城市的年轮,承载着市民的记忆;街巷散发着生活的况味,指引着回家的方向……

蚂蚁塘巷,位于合肥市瑶海区胜利路街道滁州路社区,从明光路通到滁州路,长度大约250米。蚂蚁塘巷分为南、北巷,都是从明光路起向西,往居民区内延伸,而后汇成一条小街巷。何为“大隐隐于市”?也许在外人看来,位于合肥市明光路汽车站对面的它,是个不起眼的巷子,与周遭繁华的城市气息似乎格格不入。然而,当走进蚂蚁塘巷时,却能明显感觉到熟悉的生活气息。

据考证,蚂蚁塘一带曾经有过三段衍变的历史时期,历史渊源可上溯到清朝康熙年间。

它,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东关公馆

清朝乾隆年间(1766年),合肥知县张键详在威武门(大东门)外的蚂蚁塘一带,兴建了一座“东关公馆”,有正屋、厢房共二十间。公馆,也正是古代公家所建造的馆舍。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合肥最早面向政府官员出租的宿舍房屋,解决了公务人员家眷的居住问题。早年的蚂蚁塘巷,为官员家眷提供了安身立命之所,最早诠释了“家”的意义,成为那一代人的温暖记忆。

它,是清朝末年的蚂蚁穴塘

在东关公馆的后花园,有一口大水塘,形状有点像蚂蚁。塘中有座土墩,因为四面环水,很少有人打扰,俨然成为了人迹罕至的世外小桃源。直至清末乱世,花园逐渐荒废,岛上蚂蚁成群,垒筑蚁穴。合肥的中医,曾经慕名来此捕捉蚂蚁入药。基于独特的外形特征和集群生物,后来人们就把这里叫作“蚂蚁穴塘”。那时的蚂蚁塘巷,与蚂蚁这种可爱的生灵结下了不解之缘。

它,是民国年间的崇德街妈姨塘

作家陈登科在《初进合肥城》中记述:“合肥城东门外,虽是破破烂烂,还有条小小的街道”,周围是“用芦席搭的棚子”。老百姓称呼街道为“买卖街”;民国合肥县政府认为不雅,于是,蚂蚁塘巷有了个韵味十足的名——“崇德街”。民国初期,外地商人纷纷来到合肥购销棉麻,用来生产洋纱、洋布、洋袜、洋巾,蚂蚁塘一带热闹起来,形成了棉花购销的专业市场。从事棉纺行业的大多为妇女,很多妈妈级的女工无暇兼顾家庭,便带着孩子一起工作。合肥方言称呼妈妈为“妈姨”,于是,一批批孩子们呼唤“妈姨”的童声此起彼伏,大家戏称“蚂蚁塘”为“妈姨塘”。

栉风沐雨,蚂蚁塘巷历经岁月的沉淀,在多年的兴衰更替中逐渐成为一名静默安详的老者,将自己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

清晨,温暖的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在斑驳的墙上,自行车的铃声清脆地划破静谧,孩子们追逐嬉戏的笑声、老人坐家门口唠家常的碎碎念、早点铺吆喝的声音充斥耳间,真实而又充满烟火气息,在喧嚣中传递着浓厚的市井生活气息。在这里,你能体会到最淳朴、最安逸,也最生动、最鲜活的生活,而其实这平凡朴素的生活,本身就带着让人眷恋的味道,让身处异乡的人,都能感受到家的气息。

而今,蚂蚁塘巷早已“旧貌换新颜”,曾经的风貌仿佛已经被历史洗刷:巷内白墙黑瓦间的马头翘角,崭新的沥青路面,布局中正大气的宽窄巷子,雕花的窗户、考究的门楼透着明朗素雅……徽韵十足、修缮一新的巷道,来来往往的人们似乎并没有留意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而那些岁月的痕迹,却悄悄掩藏在蚂蚁塘巷的美丽传说中。

新闻推荐

“隔空”盗刷来袭 警方提示如何辨“异象”

新华社合肥12月15日电(记者陈诺)手机、银行卡与本人“窝”在家中,一觉醒来,卡内余额却被盗刷殆尽,目前像这样利用“嗅探”技术...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