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突如其来 如何抓住“黄金四分钟” 120急救专家:心肺复苏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本报记者张婷婷
我们都以为年轻是砝码,但事实上生死之事离我们很近。11月27日凌晨,35岁的演员高以翔在录制运动类综艺时突然晕厥倒地。经过抢救后,医院宣布高以翔心源性猝死。
猝死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平素身体健康或者看似健康的人会突然死亡?哪些人群可能是容易发生猝死的?猝死发病前是否有征兆?带着市民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心血管专家和120急救专家,聊一聊如何抓住抢救的“黄金四分钟”以及防范猝死的发生。
熬夜、过度劳累,发生猝死几率更高
采访中,33岁的王先生向记者诉说了自己不久前生死一线的经历。
王先生和朋友聚餐完回家,和往常一样,玩手机玩到一点半睡觉。第二天中午被吵醒,翻身起床,突然那一瞬间,王先生感觉自己脖子剧烈疼痛,紧接着后脑勺像针扎一样疼。
“之后身上就开始出冷汗,一层一层地出,短短几秒钟,汗水从手臂滴到地板上。”所幸家人及时发现了王先生的异常,迅速拨打了120。
送到医院,CT扫描显示王先生脑内多处出血,脑动脉瘤破裂,医生直接下了病危通知书,好在就医及时,最终挽救回来了。
有研究表明,熬夜、缺乏足够睡眠的人,比睡眠充足的人发生猝死的几率更高。市三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桑更生解释,长期熬夜诱发心律失常、心脏早搏而突然晕倒,若没获得及时急救,易发生猝死。而且长期熬夜会形成血栓,堵塞血管。此外,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的状态,加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等,身体过度透支下,一旦遇到某些危险诱因,就很可能猝死。
大部分猝死是突然而至,从发病至死亡最快不超过1个小时,多数都是高以翔经历的心源性猝死,也就是因心脏问题导致的突然死亡。
“说到心脏问题,似乎是老年人专属的疾病,其实不然。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我接诊过最小的猝死者只有十来岁。”桑更生说,在医院,三四十岁发生心脏骤停导致猝死的案例并不鲜见。往往一个人倒在公共场所,送到医院时已经呼吸停止,心电图呈现一条直线,为时已晚。
桑更生强调,临床发现,大部分心源性猝死者之前没有发现心脏疾病。所以对于既往健康的人,如果运动中出现胸口疼痛不适,或者与运动强度不匹配的心悸、呼吸困难、疲劳、视物模糊、头晕等症状,一定要马上停下来休息,不能缓解的话及时就医,千万不要硬撑。
死里逃生离不开“第一目击者”
“珍惜宝贵的‘黄金四分钟’,死里逃生离不开‘第一目击者’。”市120急救专家陈瑞解释,心源性猝死来势非常迅猛,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而一旦发生,抢救时间以秒计算,且大部分的心源性猝死病例发生在医院之外,这么短的时间,期望救护车或医疗专业人员能够及时赶到可能性很小。此时,如果患者的同行人,或者路人等“第一目击者”能够及时进行应急性的施救,抢救成功率将提升很多。
“挽回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救治方式是立刻进行心肺复苏,必要时进行心脏除颤。”陈瑞说,若在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内进行正确的急救,能够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有利的条件;错失了这4分钟时间,有些甚至耽误了10分钟以上,患者自主心律不能恢复,那么将会失去生命或者造成终身残疾。
陈瑞建议,要提高全民医疗急救意识,让更多的社会大众了解掌握应急救护的基本技能和常识;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合肥市的做法,将公共场所医疗急救工程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事项之一,具体载体项目就是在公共场所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据悉,在过去的心肺复苏指南中要求首先做心脏按压,接下来是人工呼吸,电击除颤;而在2015年的指南中把电击除颤放到了首要的位置,只要拿到了AED就要尽快除颤,早期除颤对患者的生命挽救很有必要。
“这种救命神器看上去很专业,因为会产生电击,没学过医的人不敢操作。但事实上这是个自主性很强的设备,经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上手。”陈瑞解释,医院中的专业除颤设备有复杂的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但AED打开急救盒,按照语音提示和图示将电极片贴到患者身上相应部位,仪器会自动分析患者的心律,根据语音提示告诉操作者是否需要电击除颤。“就好像一台‘傻瓜’机器,你懂得开机和按确认就可以操作了,符合电击的标准机器才会进行放电除颤。”
“希望蚌埠能够尽快上线此次公益项目,进一步推进全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升城市生活品质。”陈瑞说。
◇链接:
A心脏骤停(猝死)如何识别
第一目击者早期心脏骤停的判断,分3个方面:
1、判断意识。对患者双耳大声呼喊,同时轻拍双肩,判断病人是否有意识;
2、判断呼吸。通过观察患者胸廓是否有起伏,是否有呼吸;
3、判断心跳(大动脉搏动),喉结旁开2cm。因专业性较强,有点难度。
上诉确认均没有的时候,要立即开始施救,同时要求旁边人拨打120。
B心肺复苏具体操作方法
1、部位:胸部两侧乳头连线中点;
2、方法:双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身体前倾,利用掌根垂直下压;
3、深度:不少于5cm,保持100-120次/每分钟的按压频率;
4、人工呼吸,开放气道方法:压额抬颏法,一手手掌小鱼际(小拇指侧)置于患者前额,下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靠近颏部的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上抬起,帮助头部后仰,开放气道;
5、每按压30次,做2次人工呼吸。要求持续不间断的按压,避免按压的中断,并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的充分回弹。一般来说,在2分钟内要做完5个循环。保持这样的频率做到有人接替或急救人员到来为止。
新闻推荐
安徽手机报合肥版,订阅请发送AHHF到10658000,3元/月
新闻热线:63537972广告热线:63528836发行热线:63839751总编办:63537986时政部:63537981经济部:63537984摄影部:63537983地址...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