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中坚定文化自信 著名作家毛时安做客“大湖之约”
本报讯11月23日上午,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的“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第七十六期)在合肥大剧院音乐厅举行。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毛时安为观众带来题为《新时代、艺术和我们》的讲座,讲述文化自信与创新。
“什么是文化自信?”讲座一开始,毛时安就开门见山地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阐释。“中国的文化没有中断过,有高度的凝聚力,我们为什么不自信?当然,文化自信不是文化狂妄和文化封闭,而是强调包容和吸收。我们要像蚕,吃桑叶,然后吐出自己的丝。”
讲座现场,毛时安从“文化新时代的特征”“新时代的文艺新现象”“新时代的文艺,我们如何作为?”等方面阐述文艺在新时代担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在毛时安看来,新时代要在创新创造中加强文化自信。文化具有“弹性”,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需要有创造性的文艺工作者不断为其注入活力和动力。但无论什么形式的创新,都不能离开文化的根基。
毛时安认为,党的十八大以后,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他表示,新时代不仅指的是政治经济方面,还包括文化。“进入新时代,最新的就是年轻人,文化消费的主体、文化表演的主体都是年轻人。年轻人整体的教养、视野和素质比我们这代人强,所以搞文艺要抓住时代脉动,描摹心灵曲线,要有想象力。”
“时代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发展。”毛时安说,在这个前所未有的信息时代,文艺作品创作量巨大,随之而来的是文艺欣赏的多样化。观众接触到顶尖艺术之后,反过来给文艺创作带来极大挑战。
“文化的创新需要全身心投入。”毛时安对青年文艺工作者给予了很高期望,“青年要勇当先锋,不能当过客、做看客。”
谈及对合肥的印象,毛时安坦言早在几十年前就与合肥结下不解之缘。“这次我来到合肥,感受到合肥变化前所未有之大。包公园、大蜀山、天鹅湖……这次行程再一次刷新了我对合肥的认知。”(记者 韩婷婷)
新 闻 链 接
毛时安,1948年出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大中文系,主要作品有:《毛时安文集》(四卷)《引渡现代人的舟筏在哪里》《美学新变与反思》等,主编有《上海文化通史》《海上风艺术文丛》(12卷)等,曾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一等奖(榜首)、中国戏剧奖评论奖、上海文学作品奖、上海文学艺术奖、全国青年优秀美学成果奖等。
新闻推荐
本报讯11月24日上午9时50分许,蜀山区黄山路与西二环交叉口路段发生惊险一幕,一辆红色小轿车在车流中溜坡险些闯祸,多亏...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