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朵金花” 大“显”身手

合肥日报 2019-11-22 06:18 大字

(上接1版)破解“缺屏之痛”,改写了全球新型显示的产业格局,让一个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拔地而起。

京东方集团副总裁、合肥区域总经理张羽不止一次表示,合肥是京东方的福地!

11年间,京东方在合肥已累计投资超过1000亿元,吸引了80多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在合肥落户发展。彩虹、康宁玻璃基板企业布局全国独树一帜,乐凯、三利谱等光学材料领域的技术先进性全国领先,先导、江丰等靶材领域龙头纷至沓来,惠科、京东方视讯、长虹等在终端应用尽展风采。

“在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摸索出了一条‘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路径。”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合肥已经形成了“从沙子到整机”的整体布局,产业整体规模、创新能力、本地化配套水平在国内均处于领先水平,影响力不断扩大。

从显示器件位列进口产品第四到“中国屏”填补国内空白;从“缺芯少屏”受制于人的困境到京东方、维信诺等民族企业“弯道超车”……合肥的新型显示产业由京东方开始撬动,形成“滚雪球”效应,写就产业史上极为灿烂的一个篇章。

抢占显示技术新高地

作为体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显示行业具有投资大、技术进步快等特点,“显示产业生存定律”称“若保持价格不变,显示产品性能每36个月须提升一倍以上”,这一周期正被缩短。

全球最大的液晶显示屏、全球最高分辨率的硅基OLED显示屏、可折叠的柔性屏……新产品不断涌现,在于新技术对显示产业版图的重构。

“硅基OLED显示作为半导体和OLED结合的一种新型显示技术,将是下一代智能穿戴显示的主要方案。”合肥视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顾铁表示,视涯研发生产出了全球技术领先的微显示屏,用技术把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链接起来。合肥将成为目前全球最大、唯一专注于12英寸晶圆硅基OLED微型显示组件的研发生产基地。

不仅是微显示技术,柔性显示、激光显示等更多的显示技术在合肥呈现,从大尺寸、中小尺寸、微型尺寸到柔性显示器件,新型显示产业技术呈现多元化齐头并进的局面。

新站高新区新蚌埠路与魏武路交口西南侧,一座“超级工厂”已拔地而起。不远的将来,维信诺(合肥)第六代全柔AMOLED生产线项目将能产出“合肥造”的折叠手机、柔性电子书、环状运动手表等多款产品。

对于柔性屏的发展,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明非常看好:维信诺合肥项目的规划和合肥未来的产业方向高度契合,它能进一步带动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基地的集群发展,提升上下游产业链的集群效应,增加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带动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迈向价值链最高端。

向着“世界一流”续写新故事

今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合肥市的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等3个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和深圳一样,成为除北京、上海和武汉外获批最多的两个城市之一。

全球制造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中国制造业迎来新机遇,安徽正努力以“芯屏器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前所未有的大格局下,“合肥屏”迎来“黄金时代”。一组数据凸显新型显示产业蓬勃的力量:今年前三季度,合肥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9.3%,占全市比重达23.5%,成为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许多人不禁要问,显示产业在合肥实现高质量发展,秘诀何在?

看动力——没有创新动力的支撑,难成波澜壮阔的显示产业。合肥加快前瞻性技术布局,建设一批新型显示研发平台,攻克新技术,增强持续创新能力。如今,合肥拥有国家级、省级公共服务平台24个,显示产业累计发明专利授权1062件,填补多项国内空白,推动产业持续保持竞争力。

看潜力——唯有政策支撑护航,产业之苗方能茁壮成长。合肥在创平台、引人才等方面持续发力,形成支持政策体系。总规模29亿元的显示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撬动社会资本超过400亿元,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看活力——“放管服”政策落地,为产业发展“减负松绑”。合肥以优化环境为着力点,“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全面展开,“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在全省率先实现企业开办3日、不动产登记5日办结。

产业发展大潮涌动,每一次潮涨潮落都孕育着改革的动因和创新的潜力。

集聚主流显示技术,合肥正围绕产业核心竞争力集聚,按照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工作思路,主攻“芯屏器合”“集终生智”,带动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能级提升,融入国际国内产业分工体系,为中国新型显示产业不断蓄积能量。

“显示”美好生活,合肥续写无限精彩!·本报记者 苏晓琼 杨耀东·

新闻推荐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员培训班开班

本报讯昨日上午,合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员培训班开班动员会在市政务中心举行。此次培训为期两天,旨在进一步推动合...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