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铁3号线将现5大亮点 车站尽显书香气,T型换乘更便捷

新安晚报 2019-11-18 09:44 大字

随着合肥地铁3号线的即将开通,合肥市民对于轨道交通的认知也从完全陌生到逐渐熟悉再到习以为常。那么即将开通运营的第三条地铁线路,又有什么新亮点呢?对此,线路设计人员接受了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专访,并给出了答案。

亮点一 部分站点可无障碍过街

3号线设计人员介绍说,从站厅层到站台层,我们现在乘坐合肥地铁1、2号线,在中部区域的L型楼梯可以上下,其疏散点只有1个;3号线车站公共区则采用电梯和T型楼梯相组合,在站台层形成4个疏散点,便于乘客更加快速出站,提高疏散效率。

另外,根据无障碍设施设置的标准,按规定每个车站要有一部垂直电梯,普通乘客平时用得少;对于残障人士来说,目前的垂直电梯解决了站厅层与站台层之间的行路问题,但是上到地面后往往还要费一番周折。为进一步体现人性化,备条件的车站设置了两部垂直电梯,增加了无障碍设施的过街功能,大大方便了残障人士。例如在3站、相城站,均在城市道路两侧各设置了决了由于路中绿化分隔带、快速路等无法实现无障碍过街的问题,使乘客过街更加便捷。

此外,如祁门路站、蒙城路站等,采用型节点换乘,缩短了换乘距离,简化了换乘关系,乘客换乘其他线路更加便捷、高效。

亮点二 车站装修尽显书香特色

相对于1、号线,3号线的车站装修更加讲究与合肥当地的文化及传统相结合,这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一点。

3号线南端穿越大学城、北端穿越职教园区,沿线有安徽医科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线路的文化教育属性突出,晴耕雨读是合肥人家的常态,诗书传家是合肥人家的追求,此特征是3号线独有的,因此全线车站装修围绕“书香之路”的主题概念展开,力求将古老的书院文化与当下的教育文化通过装饰手法加以传承发扬。

全线还对设计,以凸显各自的文化主题。分别是合工大翡翠湖校区站的“逐梦青春”文化主题,图书馆站的“开卷有益”文化主题,合肥大剧院站的“大音希声”文化主题,市政务中心站的“爱莲说”文化主题,以及职教城站的“匠心传承”文化主题。

亮点三 轨道更平顺乘坐更舒适

虽然列车的变化不大,不过在轨道施工工艺方面,3号线还是有了进一步提升。了列车行驶的平稳性和旅客乘坐的舒适感。普通人工测量的精度大约在1毫米级,

亮点四 “地铁”高架段首次亮相

相对于1、2号线全地下敷设方式,3号线在北端新站区采用高架敷设,高架线路长约4.2公里,这对合肥轨道交通建设来说是全新的尝试和更大的挑战。

今年9月,3号线启动空载试运行时媒体曝光的高架段让很多市民眼前一亮。

众所周知,高架线路相对于地下线路,乘客乘坐体验感较好,而且造价较低,通风采光好,运营成本较低,但它在占用土地、震动噪音、城市景观等方面则有不利影响,因此3号线在规划和设计时,从选线、车站设置、轨道减震降噪、高架造型、声屏障设置等设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和多方案的综合研究,尽量做到提升乘客乘坐体验,减少对环境影响,保证地铁高架线路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亮点五 首建全地下式主变电所

在天鹅湖西北角、翡翠路东侧,从地面来看没什么不同,实际上这里建有一座全省首座全地下主变电所。将来它将服务于3号线和4号线两条线路。而这座全地下主变电所的建设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从最初常见的地上模式调整而来,这一调整,造价增加不少。

据介绍,3号线怀宁路主变电所位于政务中心大型景观湖岸边,规划环保部门对地面建筑要求极高,为实现功能和环境的和谐统一,经综合考虑和方案比选,最终创造性地采用全地下结构方案,成为全省第一座全地下主变电所。

该主变电所主题建筑均设在地下,仅出入口、安全疏散口、通风与吊装孔等附属建筑设置于地面,地面部分采用建筑风格平民化,打破以往变电站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工业建筑风格,做到与周边环境的友好协调。

本组稿件由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伍静/文王从启/图

新闻推荐

新蚌埠路上骑车步行将更舒适 瑶海区将集中完善一环-二环间10条道路

晨报讯11月17日,江淮晨报记者从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悉,瑶海区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的10条道路即将启动慢行系统完善...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