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我这个老合肥都不认识了” 70岁陈曼雄:现在的生活和过去比是天壤之别
○1982年,彭圣银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在梅山小区留影
○拍照,再摆个年轻时的造型
有老年证却很少坐公交,笑称自己反应慢也不骑电动车,空闲时,70岁的陈曼雄就爱骑着自行车在合肥的大街小巷里穿梭。谈及如今合肥的建设与发展,合肥生、合肥长的“老合肥”陈曼雄连声赞叹:“很多地方我都不认识了。”
从丁家巷到梅山路
小学、初中分别就读于金寨路小学、合肥八中,西起桐城路,南至红星路的丁家巷,是陈曼雄曾经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了。全长仅约200多米的小巷子里,陈曼雄度过了他的童年与青少年时代。
1969年1月下放到东至,陈曼雄暂别丁家巷,但仅仅过了一年多,1970年9月,陈曼雄便幸运地第一批招工进城,成为合肥客车厂的一名职工。第一个月,陈曼雄领到学员工资19.8元,后来升到一级工也只有31.5元,但“年轻人不知道什么是忧愁”,遇到调工资的机会主动让给拖家带口的老师傅。下班后骑着自行车,从单位所在地三里街,一路拨响车铃,回到丁家巷,帅气而青春。“那时候,整条巷子里只有安徽省卫生厅宿舍一幢楼房,其他都是平房。”陈曼雄笑着说,“但在我心里已经是繁华的主城区了。”
1981年,经人介绍,陈曼雄与彭圣银结婚,搬进了梅山小区。曾经“有片绿地就觉得是小花园、夜晚可以听见池塘青蛙叫”的梅山路,如今修建了南一环,架起了高架桥,早已今非昔比。至于丁家巷,陈曼雄笑着说,“去年骑车去看了看,差点没认出来。”
最美不过夕阳红
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读书看报是陈曼雄最大的娱乐。老伴彭圣银与陈曼雄志趣相投,遇到喜爱的文章便请陈曼雄帮忙摘抄。书法获得过国家级大奖、证书装满一大箱的陈曼雄,“屈尊”做了老伴的“抄写工”,却乐在其中。
老两口一直住在梅山路社区结婚时的一套两居室里,年久失修,屋外红墙斑驳,但房间里却收拾得干净整洁。“阳光充足,一抬头就能看见窗外的树,真好。”彭圣银话语中透着幸福与满足。“现在的生活和过去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陈曼雄同样好心态。
结婚时没有一样电器,在服装研究所工作的彭圣银,娘家陪嫁的一台缝纫机是最值钱的物件了。没有酒席,去山东看望陈曼雄的大姐就是小两口的蜜月旅行。“物质上不要攀比。”陈曼雄说。38年前的床、大衣橱、五斗橱,老两口如今还在使用,“买新的很容易,但舍不得这些家具熟悉的感觉。”彭圣银笑着说。
头发白了,陈曼雄的心依然年轻。每天早晨8点多从家里骑车到桐城路女儿家做饭,接送小学四年级的外孙上下学,连带辅导功课,忙得不亦乐乎。同学们三个月就要小聚一次,聊聊学生时代的趣事,互相鼓励打气,“保重身体,保持活力。”双休日,老两口一起去合肥周边短途旅游,或者干脆就看看新合肥,日子轻松而惬意。“最美不过夕阳红。”陈曼雄笑着说。郭艳孙雨静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洪欣 文/摄
新闻推荐
新华社合肥11月14日电(记者陈诺)冒充“公检法”诈骗并非什么新花招,然而在高压打击之下,类似诈骗“变脸”重来。记者日前从安...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