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中到地下,城市安全防护无处不在 合肥多措并举护航城市建设发展

合肥日报 2019-11-12 05:21 大字

新闻摘要

空中,“天网工程”一期1.6万个视频监控全天候盯着城市的重要角落,全市“封闭成环、汇聚成网”的立体视频监控体系正逐步形成;

地面上,在公安情指一体化平台的调度下,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特警、武警、派出所巡逻民警为主体,交警、便衣和机关警力为辅助,社会治安力量为补充的立体式、动态化巡逻防控格局正日渐完善;

地表之下,合肥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体系已初步建立,管网泄漏引发燃爆、沼气浓度超标、供水管网漏水引发次生灾害、路面塌陷、重车超载引发桥梁结构健康等情况一有苗头,都会及时得到预警,第一时间介入处理。

从空中到地下,一整套保障体系正全天候、无死角地守护着合肥的城市安全,为城市建设发展保驾护航。

“天网工程”为城市管理“开天眼”

如今,当你走在合肥街头,一抬头总能看到各种摄像头的存在。这其中很大部分是来自“天网工程”。而在合肥市公安局和各分县局的指挥中心内,一面大屏幕早已成为“标配”。这些大屏幕上显示的,正是由“天网工程”遍布大街小巷的视频监控带来的图像,可以全天候、无死角地监控城市的各个角落,及时发现警情,及时介入处置。

近年来,合肥市大力推进视频监控网建设,以“雪亮工程”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在全市推动形成“综治牵头、部门参与、公安承建”的视频监控建设领导体制。按照“定点、控面、成网成线”的总体布点原则,布局推动“天网工程”建设。

目前,“天网工程”一期1.6万个视频监控已完成建设验收。而在“天网工程”主干网二期和支网补点建设完成后,合肥市将形成全市“封闭成环、汇聚成网”的立体视频监控体系,初步形成全市视频巡查、实兵巡控无缝对接、联动协作的街面巡控网络。

“天网工程”的建设也给治安防控工作带来质的变化。在直接调用天网前端设备进行视频巡逻巡查的基础上,合肥市治安巡逻实现了一线街面专职巡防警车和单兵的“点对点”扁平化、可视化指挥调度。2017年以来,合肥公安机关又在此基础上着力打造立体化警务,构建无缝对接的街面防控体系。城区116台网格巡控车、46台武装巡控车24小时布防街面,加大重点区域、目标和要害部位控制力度。提高了街面见警率,极大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智慧小区为百姓家中“加把锁”

安居乐业一直是老百姓最朴素的心愿,如何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安全,智慧平安小区的建设解决了这一难题。

2018年7月份以来,市公安局在总结包河苑E区、丁香家园二期“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全市居民小区发案情况,选择10个不同类型的案件多发小区开展先期试点建设。同时与民政部门对接,将智慧平安小区建设需求纳入全市智慧社区建设规划,梳理出50个治安复杂的居民小区,推动新建50个“智慧平安小区”,推进门禁实名制、人脸抓拍、车牌识别,WiFi感知等新技术应用,全方位、多维度、动态化采集进出小区人员、车辆信息,做到人过留脸、车过留牌、物过留痕。

同时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建成智慧平安社区警务应用平台,汇聚前端设备采集的各类信息数据,实时推送至公安大数据中心,实时开展数据比对碰撞。民警利用移动警务终端可实时掌握“智慧平安小区”内警情、案件、人口、车辆等情况。(下转4版)

新闻推荐

李祥斌:做老百姓的“专职司机”

李祥斌,现任合肥公交集团客服中心(稽查)党支部副书记、客服中心副主任。多少年来,他披星戴月、安全驾驶,是乘客心目中的好...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