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制锁总厂:“分分合合”创造辉煌

合肥晚报 2019-11-12 01:00 大字

○合肥制锁总厂孵化出的合肥自行车厂产品

○合肥制锁总厂前身红光五金厂相关文件

○合肥锁厂“先锋”牌门锁

虽然合肥制锁总厂经历了“分分合合”,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却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全省同行业企业经济效益评比总分第一名;多项产品获省优质证书;上世纪90年代初年产值已逾千万元、利税总额超百万元……除了经济效益外,合肥制锁总厂的物管工作还很有特色,曾创造了“全国典型”——被轻工业部授予“物管先进企业”称号,这在当时的安徽也是屈指可数的。

“千头万绪”的厂史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合肥制锁总厂的历史,“剪不断,理还乱”应该是比较合适的。据档案资料显示,1956年9月,上海康信锁厂、陈荣兴五金制造厂和勤工拉链厂三家私营企业先后实行了公私合营后,迁往合肥。而在这三个厂中,上海康信锁厂的设备最为齐全,多为机械化、半自动化,产品中的弹子门锁还是上海市免检产品。它因此也成为后来合肥制锁厂建立的基础。

内迁合肥后,这三家小企业合并组建为合肥五金厂,厂址在当时的蚌埠路,这也是合肥制锁总厂的前身。厂里主要生产“建设”牌弹子门锁和“双箭”牌金属拉链,年产值约70万元。按原合肥制锁总厂工会主席张金瀛的说法,合肥五金厂的建立,在当时填补了安徽省制锁、拉链工业的空白,推动了合肥地区的经济发展。

但在上世纪50年代,为适应合肥地区迅速发展的经济需要,一切都在随时变化,1957年,合肥五金厂转向生产高、低压开关,并更名为合肥高压开关厂。但仅仅在次年1月,市里又决定恢复锁具、拉链的生产,并从合肥高压开关厂抽调部分职工、设备和资金重新组建了合肥红光五金厂,生产锁具、拉链等。而合肥高压开关厂则更名为合肥开关厂。

经过半年多的筹建,红光五金厂于1958年9月就正式投产,生产“先锋”牌铸铁弹子门锁和“双箭”牌金属拉链,有数据表明,当时年产门锁9000把、拉链11000条,总产值37000元。1962年9月,合肥红光五金厂又合并了停产的合肥冶金机械厂。

据档案记载,三年后的1965年9月,合肥红光五金厂正式更名为合肥锁厂。从1964到1966年三年中,由于全国形势比较稳定,国民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合肥锁厂的生产也稳步上升,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30%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递增28.2%,年利润总额平均每年递增1.5倍。

后来合肥锁厂又经过多次“分分合合”的发展,直到20多年后的1989年10月,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合肥锁厂才更名为合肥制锁总厂。

延续多年辉煌

梳理合肥制锁总厂的发展史,1977年可算是一个“奇迹”:不但提前1个多月完成了年生产计划,工业总产值达171万元,比上一年增长了44.9%,而且全年利润总额7万元,比1976年增长了6倍。

接下来,合肥锁厂在延续着这种“辉煌”:1985年荣获全省同行业企业经济效益评比总分第一名;1986年被评为轻工业部物资管理先进单位;1987年主要产品862型门锁获省、市优秀新产品奖;1988年81型门锁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证书,787型自行车锁获省优质产品证书;1989年企业利税突破百万元大关……特别是自1989年合肥锁厂更名为合肥制锁总厂后,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共生产出各种锁具160万把,各种家电稳压保护器6000台;产品增至四大类60个品种;年工业总产值达1360多万元,实现利税总额116万多元。

张金瀛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合肥制锁总厂曾经的“辉煌图”:形成了门锁、自行车锁两大系列产品年产300万把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有“先锋”牌系列门锁、“飞轮”牌系列自行车车锁和抽屉锁、“先锋”牌系列家电稳压保护器等四大类近50个品种;其中1个产品获部优,3个产品获省优称号;上世纪90年代初已是年产值逾千万元、利税总额超百万元的全省规模最大的制锁厂家。

合肥制锁总厂为何有如此突飞猛进的发展呢?据张金瀛的回忆,就是抓住了企业管理与技术革新,特别是在产品销售上,采取与商业部门联销和自销相结合的办法,并实行了销售部门集体承包责任制,这些当时的“创新”之举,大大调动了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同时,还自1982年起,先后革新成功“仿金”电镀新工艺、钥匙冲孔压花级进模、自动铣匙槽机、自动组合绕簧机及各种模、夹具等重点项目和小改小革共600多项,在全国制锁行业情报会上受到广泛好评。

创造“全国典型”

除了经济效益外,合肥制锁总厂还将仓库物资管理工作列为企业整顿的一项重要内容,使物管工作有了较大起色。

据档案记载,合肥制锁总厂建厂初期,全厂仅有一间综合性材料保管室,一名保管员。各种金属材料、化工材料、工具等混放在一起,管理制度不健全,形成了脏、乱、散、费的不良状况。1962年迁厂后,在新厂址陆续建立了原料库、危险品库、露天燃料库、半成品库、成品库等,使物资管理有了初步的改观。同时,将仓库物资管理工作列为企业整顿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做到了“四划一核”(划积压、划超储、划账外、划报废,核定库存周转资金定额),而且制订了相应的物资管理规章制度,使物管工作有了较大起色。

1981年,合肥制锁总厂的物资管理又进行了一次全面整顿和清理,使库存物资基本实现了“五五化”、规格化、架子化和“四定位”的摆放要求。对全库9大类材料分别核定了合理的库存周转量,设立了资金控制表,并健全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由于成绩显著,早在1982年就创造了一个“全国典型”——被轻工业部授予“物管先进企业”称号,这在当时的安徽也是屈指可数的。

当然,作为全省规模最大的制锁厂家,合肥制锁总厂还孵化出了一批企业。据档案记载,1970年5月,为填补安徽省自行车工业生产的空白,有关部门在合肥锁厂内成立了合肥自行车厂筹备处,利用锁厂技术和设备上的优势,与其他五六个单位协同会战,主要是生产自行车牙盘、链罩、前后轮轴及整车组装任务。年内试生产出“江淮”牌自行车200辆。后于1971年下半年划出部分人员和设备,在西门合作化路中段另行建立了合肥自行车厂。

而从1972年5月起,合肥锁厂又承担了市里下达的机床会战项目B650型牛头刨床的生产任务。之后根据市场的发展,有关部门又先后将合肥锁厂生产挂锁和拉链的机械设备和模具划出,另行组建了合肥二锁厂和合肥拉链厂。 □胡群程堂义

新闻推荐

合肥经开区综合保税区首过双11 保税进口单量或超20万单

本报讯(刘婵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郜征)10分钟4850单、30分钟15577单、1小时43251单……今年,是合肥经开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