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昔日贫困村到希望的田野 青峰岭上的振兴路

合肥晚报 2019-11-08 00:46 大字

○记者与返乡创业的村民交流

编者按

11月8日,这是一个不休息的节日。

一份报纸、一串网址、一帧视频,受众的关注,就是记者抵达现场的永恒动力。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采编人员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合肥晚报、江淮晨报联合策划“我当一天村支书——走基层 看变化 访民生 传民意,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践行‘四力’基层行”活动,组织百名记者编辑走进一个个乡村,当上一天的村支书。

这也是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的全新亮相。

今天起,合肥晚报、江淮晨报联合全媒体推出“我当一天村支书”大型系列报道。

到基层去,让新闻带着泥土气息;用“四力”织网,捕捉民心民意。

■体验记者: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陈晓敏 刘梅梅

■体验地:长丰县岗集镇青峰岭村

“以前啊,这里粮食是种不活的,村里很多地都荒了。”

地处江淮分水岭“脊背”上的长丰县岗集镇青峰岭村,面积约12平方公里,这个大小相当于合肥市政务区的村子,因常年缺水导致农业发展受限。2014年,青峰岭村被列为长丰县45个省重点贫困村之一。

从戴上省重点的“贫困帽”到2016年脱贫,再到今天,这个3000多人的村落正在发生着什么样的故事?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以“一日村支书”的身份来到青峰岭村,试图解码其如何脱贫攻坚、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初识青峰岭村】

时间:上午9:00—9:30

地点:青峰岭村党群服务中心

常年缺水成发展掣肘

2016年脱掉“贫困帽”

青山傍绿水、稻田蛙齐鸣……第一次听“青峰岭”这个令人遐想的村名时,记者脑中已淌过一幅乡间地头的山水画。早上8点出发,从合肥市区驱车一小时后抵达长丰县岗集镇青峰岭村党群服务中心,“一日村支书”的体验始于此。

30个村民小组、912户共3126人,这是青峰岭村的全部人口。

“因为地处江淮分水岭‘脊背’上,这里常年缺水,水稻等经济作物都种不了。”刚见到“一日村支书”,合肥市委办在青峰岭村挂职党总支第一书记的金川没浪费时间,边走边介绍起来。他说,农业发展受限加上年轻人外出求学或工作,过去村里不少土地都荒着,2014年,青峰岭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127户、219人。

“常年缺水”、 “荒地”、“贫困”,初识青峰岭和脑中那幅“山水画”相距甚远。

“但这几年,基本上农户的所有土地被流转了,村里种起了成排的树也种植了薄皮山核桃、碧根果、红薯等坚果和农作物。”金川介绍,经过几年发展,如今青峰岭村产业结构全面优化,特色种植遍地开花。

产业调整和丰富,带来的是全村经济效益的节节攀升;村民和贫困户也通过土地流转和“家门口”就业,实现“钱袋子”富了。从2016年起,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系列举措,村里利用三年时间顺利完成省脱贫成效第三方评估组的验收。

【“脱贫明星”沈光贵】

时间:上午10:00—10:45

地点:曾经的贫困户沈光贵家

探寻“懒汉”变身“脱贫明星”的秘密

从过去村里的“懒汉”到如今的“脱贫明星”,青峰岭村沈光贵的脱贫事迹无人不晓,既然要当“一日村支书”,他的故事不得不听,记者随后就赶往他家。

自己被查出膀胱癌,父母也相继患病、女儿也患有遗传性溶血病……“对于沈光贵这样的村民,我们争取推一把、拉一把,后面的脱贫路都是自己走的。”两年半前,合肥市委办公室副调研员、县处级帮扶联系人赵忠强来到青峰岭村,摸排走访贫困户时了解到沈光贵的事。

扶贫先扶志。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他以前就干过养殖,抓住这一点赵忠强想起了办法。“他在养殖上有经验,只要给他帮扶和机会,一定能够重振旗鼓。”做思想工作、对接企业帮扶、帮忙找场地,赵忠强前前后后跑了十多趟。

去年年底,在合肥市城泊的资助下,沈光贵在自家门前搭建起养鸡大棚,并养起了1000只鸡和70只羊,也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现在不得好好干么,你看,等这边羊棚一搭好,那边高压线下的旧羊棚就要拆了。”边和记者聊着自己的生活,沈光贵边屋前屋后忙不歇,他正在和工人一起搭建羊棚。去年下半年开始,沈光贵每天光靠卖鸡蛋这一项就能收入近百元,家里脱了贫,女儿也在医院积极治疗,老婆也回来了,自家日子越过越好。

今年10月份,沈光贵还入选了长丰县表彰的扶贫名单,摘得“脱贫自强之星”的称号。

【分水岭上种出“销售明星”】

时间:11:00—11:45

地点:长丰县卧龙山种植专业合作社

这里的红薯卖到了日本

要帮扶贫困户,首先要解决就业问题。

青峰岭村目前发展哪些产业? “家门口”能提供哪些就业机会?上午行程已过大半,对于脱贫两大基础难题尚一知半解,于是, 记者这个“一日村支书”将目光对准“产业脱贫”,决定到青峰岭村一家出口食品加工厂去看看。

对于常年缺水的青峰岭村来说,种水稻虽然行不通,但红薯耐贫瘠,看准这一点,长丰县卧龙山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昌东发现了产业新机遇。

走进合作社,铺满地的红薯吸引了我们注意。“这些红薯经过加工,全部出口日本。”郑昌东介绍,由于青峰岭地处江淮分水岭,土壤水分少,种出的红薯虽然形状不佳但粉质好,加上纯天然无农药污染,很受出口加工企业喜爱。

工厂内的加工区,身穿工作服的60多名工人正在给红薯去皮、削块。“他们中,有一大半都是村里的贫困户。”为带动贫困户脱贫,卧龙山合作社不仅流转了村里500多亩贫困户土地,还聘请他们种植红薯、南瓜、秋葵等农作物,待到丰收时再来工厂车间上班。

这一产业扶贫方式,让村里几十位贫困户摘了“贫困帽”。如今,郑昌东也尝试做精细化产品并计划打造品牌,希望通过产业发展助力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发展特色产业,才能助力精准脱贫。目前,青峰岭村产业结构全面优化,所种植的美国薄壳山核桃、风景绿化苗木4600亩、草莓416亩、黄晶梨460亩等不断丰富产业业态,为更多村民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大学生回乡成了“创业明星”】

时间:14:00—15:30

地点:“徽姑娘”农家乐

小伙要把家乡变成“网红打卡地”

哥哥在北京求学,弟弟大学毕业后则选择回乡创业,并借助网络和创新思维一手带火了村里的旅游业态。如今, 清华大学博士后王强和他弟弟王胜成了青峰岭村不少人口中的“骄傲”。

大学毕业回乡创业,现在是“潮流”,但十年前可绝对是“另类选择”,王胜是怎么想的?这十年又是如何“带火”乡村旅游的?约好时间,“一日村支书”带着一箩筐的疑问出发。

走进村头,一栋三层楼高的“徽姑娘”农家乐门前喜气洋洋。“我们这个农家乐,来了可以垂钓、采摘,每年都有不少合肥、六安的游客过来。”鼻梁上架着一副厚眼镜、2010年从铜陵学院毕业的王胜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留在城市里找工作,而是选择回到老家开了个农家乐。

“前几年,同学们都不理解,我承受的压力也比较多。”虽然承受着压力,但王胜想得明白——自己所学的知识一定能在家乡这片土地上“大有可为”。

带头在村里搭起大棚种植草莓吸引游客来采摘、学习外地模式搭建“大锅灶”成为网红打卡地;网上搭建平台帮助村里的农副产品“赚吆喝”,就这样,摸爬滚打五六年,王胜引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

今年年初,他又“坐不住了”。为了吸引游客来村里体验原生态生活,王胜“试水”租了五套老宅子,请设计师,在接轨都市便捷生活的同时保留了农村生活的印记,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

借助所学知识和创新思维,就这样,王胜让青峰岭的旅游业迎来“小小的春天”。

【青峰岭的“未来式”】

时间:15:50—17:00

地点:正在建设中的旅游集散中心

书记为村里列了一摞“旅游规划”

打造旅游集散中心在首位

借由王胜带来的“旅游东风”,青峰岭村书记许传也写下了一摞“旅游规划”。

“村支书,我想和你聊聊,你帮我看看这个规划行不行得通,来来来……”没想到与上午外出开会的许传书记在村里“碰头”,尽管是第一次见面,许书记开门见山地跟我这个“一日村支书”聊起了全村的“旅游规划”。

他说,要让青峰岭的风景如画,逐渐成为城区市民的“旅游休闲胜地”。

“目前,我们正在村头打造一个旅游集散中心,交通道路建设、公共停车场、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也在建设中。”他介绍,结合青峰岭村良好的生态环境,目前长丰县正投入4000多万元提升村内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停车场、民宿,计划打造田园综合体,助推乡村旅游迈上新台阶。

同样,在岗集镇党委委员张中凤这里,“帮村民解决实际难题”则有了好消息。

“我们这里产草莓还有很多果树品种,但采摘季短,往往过了那一两个月,这些水果就卖不出去,甚至是烂在地里。”为解决这一难题,张中凤说,计划在这里引进安徽省第一条冻干设备。“比如说,过了采摘季的草莓可以通过这条生产线直接冻干,去掉水分并保存,通过包装就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增加农户的收入。”

记者手记

咱们村里的年轻人

位于青峰岭村的最西边,安静的张大塘水库周边景色优美,李忠享、李忠奇兄弟二人正在忙活,开船、拉网、捕蟹……不到十分钟,几十只大闸蟹就进了捕捞网,丰收的哗哗声如同交响乐。

“在外面闯荡久了,总想着能回家乡,带着技术、带着冲劲干点事。”李忠享的话,道出了村里年轻人的心声。

“但是现在回村转一圈,年轻人还是少,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业故事,能吸引更多有才华、有能力、有知识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正如李忠享所言,青峰岭的乡村振兴少不了像他一样选择“还巢”的人才。

乡村振兴,最急需的是人才、是青春蓬勃的力量。

在年轻人不断“出走城市”的今天,“引凤还巢”成了青峰岭村努力推动的新模式。

早上7点出门,晚上8点回城。望着眼前这一片希望的田野,“未来可期!”是我这个“村支书”一天下来体验的最真实感受。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陈晓敏 刘梅梅/文卓旻/图

新闻推荐

收费公路货车通行费计费方式将调整 省发改委拟于本月中旬在合肥举行听证会,征选6名消费者代表和3名旁听人员

本报讯记者日前从省发改委获悉,省发改委拟于2019年11月中旬在合肥组织召开安徽省调整收费公路货车通行费计费方式听证会(简...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