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湿地强屏障 源头治理控污染
路旁的柳树依然透着绿意,泛黄的芦苇在风中轻轻摇曳,微波粼粼的水面上不时有几只水鸟悠闲地游过……10月22日上午,记者随“江淮环保世纪行”集中采访组来到巢湖半岛国家湿地公园,眼前所见,正是一幅秋日湿地的美丽画卷。
“这里曾是群众围湖造田的圩区,现在通过修复,重回湿地原貌。”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童曙光告诉记者,巢湖半岛国家湿地公园主要包括花塘河湿地、烔炀河湿地、鸡裕河湿地以及沿湖滩涂,总面积1.6万余亩,“从2015年,我们就开始实施湿地修复工程,目前已修复3000多亩。”
目前,合肥市规划了10处环巢湖湿地公园,其中巢湖市辖区内3处。这些环湖湿地,多是在入湖河流河口及沿湖滩涂处,在涵养水源、改善入湖水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巢湖生态的天然屏障。过去由于围湖造田、缺乏管护等多种原因,湿地功能一度遭到破坏。近年来,沿湖地区加强修复力度,实施退耕退养退居“三退”工程,湿地的生态功能正逐步恢复。
湿地得到修复,吸引了很多水鸟在此停留、聚集。去年11月,数十只东方白鹳落脚半岛湿地公园,停留了20多天。“东方白鹳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对栖息地环境十分挑剔,它们选中这里的湿地作为中途休息点,说明我们的修复工作成效很明显。”童曙光告诉记者,管理中心今年还会准备一些食料,期待再次 “接待”前来补给的东方白鹳。
为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在半岛湿地公园上游的烔炀镇唐嘴村,农户们对耕种和田间管养方式做了调整。“水稻收割后,种上紫云英,这是一种生态绿肥,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升水稻质量。”唐嘴村村委会副主任王世昌介绍,过去每季稻要用复合肥40公斤,现在改为15公斤复合肥加100公斤有机肥,同时使用杀虫灯、性诱剂等物理生物防控技术,大大减少了农药用量。
巢湖市以烔炀河流域作为试点,探索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通过配套提供防控设备、补贴农户的方式,引导流域内群众改变农业生产方式,从源头上消除农业面源污染对巢湖生态环境的影响。目前,这一试点已取得初步成效,将逐步推广到杭埠河、柘皋河、兆河及白石天河等流域。巢湖管理局副局长唐勇介绍,今年前9个月,全湖氨氮平均浓度与2015年相比下降41.9%,全湖总磷平均浓度与2015年相比下降20.4%,西半湖总磷平均浓度下降27.0%。
新闻推荐
星报讯昨日,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记者从合肥市人社局获悉,从11月4日起,合肥市全面启动社会保障...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