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进校园梨园薪火永相传 合肥市瑶海区“戏曲进校园”唱响七彩梨园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着中华民族活态的文化基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绽放着夺目的光彩。近年来,瑶海区持续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工作要求,采取示范先行、全面推广的工作方法,推动“戏曲进校园”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有声有色的活动让戏曲传承这颗种子在校园里快速萌芽、成长,孩子们在校园里听戏曲、唱戏曲,唱念做打之中,用心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校院共建在合作中延续
黄梅戏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安徽省的标志性文化符号。瑶海区结合地域实际,将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的地方戏曲黄梅戏作为传承主体,与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达成“戏曲进校园”合作意向,省黄梅戏剧院在学校建立“黄梅戏传承教学基地”,安排专业黄梅戏老师走进课堂为学生们传授基本戏曲知识和表演技艺,全面普及推广传统戏曲文化。通过“黄梅艺术大讲堂”“名师传承辅导讲座”“名角专业戏曲演出”,推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并进、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衔接。同时结合青少年心理发展和艺术审美的具体特点,从校园生活和经典文学中选取典型意义的素材,创作排演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黄梅戏课本剧,加以创新、传播,使学生们在近距离接触和实际参与的过程中,认识并体悟到了中华戏曲艺术的奥妙与神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推广试点先行在引领中普及
在“戏曲进校园”创建过程中,瑶海区坚持以整体创建为目标,以普及教育为支撑,以社团建设为纽带,以特色活动为牵引,采取"试点先行、全面推广"的工作方法,分类推进,逐年开展。瑶海区将此项工作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和保障活动有序开展。内容上以庐剧、黄梅戏为重点,兼顾其他戏曲剧种,分别从课程、师资建设、专题活动三个方面推进戏曲文化学习课程化、普及化、常态化和特色化。2016年开始,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合肥市郎溪路小学、合肥裕兴学校和合肥市行知学校等25所学校试点先行,通过开设戏曲课、建设戏曲社团、编印戏曲宣传折页,发放戏曲欣赏光盘,组织优秀戏曲演出、打造特色宣传专栏等形式开展“戏曲进校园”“十个一”工作,让全区中小学生人人能免费欣赏到一场优秀戏曲演出,班班有一批戏曲欣赏光盘,校校有一场高标准戏曲知识讲座。截至目前,瑶海区已建立42个戏曲兴趣小组和戏曲社团,编印戏曲宣传折页1万5千余册,发放戏曲欣赏光盘1400张,组织优秀戏曲演出32场次。
学习舞台课堂在创新中扎根
唱念做打,彰显传统文化;手眼身法,尽展艺术风采。校园戏曲展演作为“戏曲进校园”工作的重头戏已成为瑶海校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将演出舞台变为教学讲台,将孩子慢慢带入戏曲世界,并提供展示平台。学生踊跃参与,与戏曲演员同台表演,进行戏曲模仿、互动表演,进而吸引更多的旁观者、准票友、深度粉丝成为参与者。一批孩子在专业老师们的指导下,一板一眼,学唱腔、学身段,无论文戏还是武戏,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演唱字正腔圆,表演有模有样,很快成为校园戏曲小明星,并拥有一大批“粉丝”,一时间校园里学习戏曲蔚然成风。同时,学校积极营造校园戏曲学习氛围,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校园戏曲文化知识推广和宣传,让戏曲文化深入师生心中:橱窗里展出各剧种的海报、名家名段介绍,廊柱上是色彩斑斓的京剧脸谱和各种头饰,广播站设立“戏曲专栏”赏”等栏目,把传统的艺术表达形式与现代化的传播工具相结合,也为戏曲扎根校园增加土壤空间。
梨园奋进新时代,戏韵芬芳润校园。现在,戏曲已融入瑶海校园生活中,丰富着校园文化内涵,为学校创建“文明校园”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戏曲“传艺、传神、传德”,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潜移默化地烙印在孩子心中。孩子们在听戏、唱戏、说戏中,品读仁义礼智信,获得思想涵养和价值支持。让我们期待历经数百年风雨的传统戏曲,吐露出时代的芬芳。熊伟王萌萌李荣荣
新闻推荐
本报讯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展映展评活动中,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九年级万昕晨、周文杰斩获全国二等...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