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市管理笔记小细节,大提升

合肥晚报 2019-10-15 00:38 大字

从1949年到2019年,70年来,合肥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市公厕、管理手段……科技的更新刷新着这个城市的速度,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诸多变化。从细节处着手,对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升级改造,一个崭新的合肥形象逐渐在中国版图上呈现。

垃圾分类

全市60万人正参与

位于庐阳区的市政府大院小区,入口处整齐排列着十多只垃圾桶,分门别类——餐厨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盛放不同类型垃圾的桶的颜色不同。垃圾桶上方,关于四类垃圾分类的说明海报异常显眼。垃圾桶旁边的墙面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责任公示牌”让垃圾分类工作的分工安排一目了然。

“我们主要在小区内宣传垃圾分类,督导大家分类扔垃圾。”周博是庐阳区生活垃圾分类的一名督导员,2个多月前他开始在该小区工作,“大部分人比较配合,尤其是老人,90%会主动分类。”

庐阳区城管局环境卫生管理科科长贺迎春告诉记者,该小区共有675户居民,未实行垃圾分类以前,有7处垃圾收集点,现在,集中在小区出口处投放垃圾。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参与度也从最初的12%上升到现在的77%多。“刚开始(垃圾分类)时工作量大,现在大家熟悉了,我们的工作量小很多。”周博坦言。

市政府大院小区只是合肥实行垃圾分类的小区之一。自2017年合肥市被列入全国首批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46个重点城市以来,2018年,全市开始推广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经过持续推进,截至2019年5月,合肥市共建成垃圾分类示范片区9个,在建示范片区8个;417个社区、769家公共机构、282所中小学已全面实行垃圾分类;参与市民19.7万户,约60万人。

目前,合肥市肥东中节能项目、龙泉山皖能正在规划建设中,预计到2020年将相继投入使用,彼时,全市生活垃圾处理有望“零填埋”。规划中的五座餐厨垃圾处理项目也在加快推进,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立体化保洁

机械化清扫时代到来

除了小区内的垃圾治理,路面的保洁对于城市形象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

包河大道云谷路至环湖北路这一路段,正在试行立体化保洁。立体化保洁是以往水洗道路的“升级版”,主要特点在于多部车同时作业。“通过加大保洁力度和保洁频次,道路的精细化保洁和精细化清扫效果更明显。”包河区市容环卫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泳表示。

在包河大道云谷路至环湖北路这一路段,只见多辆环卫车同时开展作业——机扫车在道路前方湿扫,洒水车紧随其后冲洗路面,后方洗扫车对路面进行深度清扫。经过彻底清扫后的路面看上去十分干净。

从1953年20名清洁工一把扫帚清扫4000余平方米,到2018年人工和机械化清扫7310万平方米,清扫面积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8万倍。2019年上半年,合肥环卫试点推行立体化机械作业,推进“扫、冲、洗、洒、保”环卫深度保洁,作业方式由“一把扫帚”开始进入机械化清扫作业时代。

环卫作业方式的机械化转变之外,环卫设施建设也迈上新台阶。

1953年,全市环卫设备仅有25辆小板车和2辆机动车。1979年-1989年的十年间,全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1000多万元,填补了垃圾转运站等大型环卫基础设施的空白。

1997年开始,环卫设施建设实现第二次飞跃。密闭垃圾运输车、真空吸粪车、高压冲水车、机扫车、雾炮车等机械作业车辆逐步替代木头人力车、小四轮、敞篷垃圾运输车等传统工具。

2013年,全省最大的永青固体废弃物转运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每天近千吨垃圾的压缩、转运、过滤全部在“地下”进行。环卫设施建设实现第三次飞跃。

城市公厕

增建和“美颜”同时进行

垃圾分类、路面保洁是塑造整洁城市的重要手段。城市公厕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升级改造对于整洁、文明的城市环境的形成也具有正向作用。

追溯合肥城市公厕的历史,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合肥开始有了收费厕所。当时多为旱厕,脏、乱、臭、暗是那个时代厕所的特点。至1997年,全市公厕进行了一轮大范围的升级改造,旱厕改成了水冲式厕所。直到2010年,合肥公厕才开始免费对外开放。

近年来,全市加快推进“公厕革命”,将公厕建设纳入到每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加大对公厕的建设改造力度。2017年至今,全市新建公厕38座,新建生态移动公厕18座,改造公厕135座。

2018年,安徽省出台加快推进全省城镇公厕提升的指导意见,要求全省从 2018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全面开展城镇公厕提升行动。力争到2020年,城镇公共厕所达到3—5座/平方公里,主城区形成“10分钟如厕圈”。

2019年以来,合肥市加快推进“公厕革命”,市城管局出台相关规划和方案,为公厕建设提供规划依据。不仅在数量上增建公厕,在管理上,为方便市民找到厕所,城管部门在人流集中区域内,完善标识标牌,此外,还建立了公厕数据库,完善公厕导示系统。比如,市民通过关注“文明合肥”微信公众号,可快速查询全市公厕位置分布情况。

升级改造后的城市公厕与城市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既承担着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功能,也凭借着高颜值提升了城市形象。

数字城管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

从粗放走向精细,不只体现在城市建设上,城市管理也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科技型”转变。

在合肥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内,中间2个大屏、左右4个小屏将监控地段的情况显示得清清楚楚。这是合肥数字城管系统的一部分,这一系统于2015年初正式投入运行,覆盖全市4个主城区和3个开发区,将约400平方公里的覆盖区域划分为215个责任网格,对138万个城市部件进行“编号”,规范11大类133小类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和处置流程。当出现城市管理问题时,信息采集员通过数字城管系统及时上报,并迅速找到责任单位及时予以处置。

“数字系统上线后,上报和处置问题的速度得到提升。”该中心指挥协调科的陈肖芸说。在现场,记者看到该中心的工作人员根据采集员上报的问题,对红色部分点击处理,“红色是比较紧急的,要优先处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以渣土车的管理为例。2010年,合肥市对首批1000辆渣土车安装GPS设备,对渣土车的运行路线、行驶速度、闯红灯、倾倒地点等信息全程监控。2013年合肥市建立渣土车GPS监控系统,2015年纳入数字城管工地和渣土车监控子系统,全市近4000余辆渣土运输车全部安装GPS监控设备。近年来,城管部门对全市的渣土运输车辆GPS监控系统不断进行升级改造,对渣土运输的全过程进行“天眼”监控。有效抑制了渣土车交通事故的发生。

数字化城市管理为科学、高效、精细管理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赵佩娟/文 余志刚/图

新闻推荐

今日文博推荐恭王府博物馆

本报讯记者获悉,此次合肥文博会邀请了全国23家知名博物馆参展,恭王府博物馆亦是其中之一。恭王府博物馆文创产品分为“...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