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北油坊巷,那么有南油坊巷吗?

合肥晚报 2019-09-21 11:14 大字

油坊巷,顾名思义以前巷子里应该有榨油的作坊。而合肥有南、北两条油坊巷,让我们一起去探访吧。

关于北油坊巷,《合肥市地名录》云:以当年巷内有榨油坊,故名。《嘉庆·合肥县志》也可以查到“油坊巷”、“徐道人巷”、“刘沐巷”、“二郎庙巷”、“撮造山巷”等老巷道的记载。

《合肥市志》更是记载得很详细:“1949年以前,合肥无专业加工食用植物油工厂,老城区仅有2家私营手工榨油作坊,坐落老城区油坊巷(今寿春路中段),日榨油量在百市斤左右。1950年,合肥市工商联牵头筹建油厂,于1951年建成投产,定名为合肥新中油厂。1952年,私营富民油厂并入,当年总产食用植物油约达185.7吨。1956年,私营王太和油坊并入,企业更名为合肥油厂,成为合肥生产食用植物油的独家专业厂。”

著名作家李夏先生介绍说,北油坊巷这一带市井风味很浓,过去有油坊、米店、染坊等,紧靠淮河路,处于合肥的商业中心。有些商户在淮河路门面做生意,在背后的巷子里居住。

“巷子内曾有很多油坊,听长辈说,其中有一家王姓油坊,生意很兴隆,在我记事时,还能看到这家油坊的老房子。”

李夏先生口中的王姓油坊其实应该是“王太和油坊”,老合肥牛耘先生健在时曾给我们讲述过,从宿州路走进去,约第二家就是油坊,墙上用黑漆喷了五个大字“王太和油坊”。

北油坊里曾经还有一个重要建筑,那便是杨振宁故居。

杨振宁的父亲杨克纯也是著名的大学教授,但平时十分节俭,而其二弟杨力磋精于商业,大哥的积蓄一般都是放到他那里进行投资。1936年,杨力磋花了2600块银元,在北油坊巷为大哥买下一处房产。抗战爆发以后,杨振宁一家回到合肥就是居住在那里的。

我曾经去那里看过旧址,位于今天的李府后墙东北角约50米处。可惜已不复存在。

北油坊巷的路牌真实地竖在那里,南油巷的路牌又在哪里呢?那就必须去桐城路寻找了。

桐城路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把原有的老街老巷次第连接起来逐渐修成的。其中,庐江路至长江路这一段就是昔日的南油坊巷。

老合肥李道鸣先生深情回忆他在南油坊巷居住的情景,说那还是上世纪50年代,那个叫南油坊巷的巷子很破旧。当时他家有一个大四合院,前后院都有闲地,前院种有青菜,后院有一棵大枣树,大枣树那面有一截围墙,围墙之外是一家印刷厂。

大枣树给李先生的童年带来了几多欢乐,春天听小鸟在大枣树上歌唱。

夏天,他和小伙伴们在大枣树下乘凉和捉迷藏,最开心的要数秋天了,大枣树上结满了脆甜的大青枣,每天都会盼刮风,只要一刮风,成熟的大枣就会劈里啪啦落得满地,大家抢着捡枣吃。

他记得大枣树很粗壮,几个小孩拉着手才能围住它,它孤零零地长在四合院里,生命力很强,枝叶繁茂着呢。许多小鸟在它的树杈上搭窝,也就成全了南油坊巷里那些淘气的小子们了,他们经常爬到树上去掏鸟蛋,有的煮了吃,有的带到学校去玩。

安徽省胸科医院党办主任哈晓奇说,南油坊巷为合肥和平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其实要感谢合肥地区的民盟会员,其中,哈晓奇的父亲哈庸凡参与了策划。

那是1948年,哈庸凡和郑震、周芜、殷乘兴、董光升一起,在南油坊巷的一盏煤油灯下,宣誓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关于合肥地区发展民盟会员,以前在回忆录里看到过,好像是在一位叫周介如的士绅家里宣誓入盟的。

哈晓奇先生说,实际情况是在郑震家里,当时他家住在南油坊巷里,位于今天的桐城路与庐江路交口以北。那是几间普通的平房,非常不起眼。但他们仍然不敢大意,叫郑震的家属在门口望风,一有风吹草动,立即给他们发信号。

而周介如加入民盟比他们要早一些,当时周家是合肥大户,家道殷实,民盟的活动经费也时不时地得到周家的接济,家里成了民盟的活动据点。巧的是,周家也住在南油坊巷,无数个夜晚,同盟会员聚集在周家客厅的那盏煤油灯下,商量有关事宜,包括抵制第八绥靖区政务处上校副处长韩蒙轩出任合肥县长,运作民盟会员龚兆庆当上了国民党合肥最后一任县长,这才有了后来的合肥和平解放。

□李云胜

新闻推荐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 合肥第四十六中学获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称号

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始建于1946年,前身为合肥市万慈小学,1975年更名。2007年7月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该校与合肥师范附...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