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集成电路产业“集大成” 近年来高速发展,成为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的城市

新安晚报 2019-09-19 11:08 大字

2018年,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华米科技推出了全球智能可穿戴行业首款AI芯片“黄山1号”,并已于今年搭载智能产品量产上市。近年来,合肥集成电路产业年复合增长率居全国前列,已成为国内少数几个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的城市之一,存储芯片、显示驱动芯片、功率芯片、家电芯片等特色芯片集群正快速形成。

小小芯片蕴含大大名堂

华米科技创立于2013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智能可穿戴创新公司。根据FROST&SULLIVAN公司的统计,2018年,华米科技已经超过苹果,成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智能可穿戴厂商。

为了带给消费者更好的智能可穿戴体验,华米科技于2018年推出了全球智能可穿戴行业首款AI芯片“黄山1号”,并于2019年正式搭载智能产品量产上市。据了解,“黄山1号”芯片具有性能高、功耗低、体积小、易于扩展等特点,数据存储性能更快更稳定,能够本地化处理AI任务,对心率、心电、心律失常等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可广泛应用在各类智能可穿戴设备中。

“黄山1号”的诞生,也标志着深度学习技术首次落地于智能可穿戴设备,成为AI技术加持与垂直应用领域的成功典范。记者了解到,在“黄山1号”之后,华米科技还将基于RISC-V架构,进一步研发新一代处理器,以便更好地利用其在计算能力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帮助更多人享受更好的运动、健康和医疗服务。

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

近年来,除了华米科技的“黄山1号”,合肥集成电路产业还涌现出不少令人瞩目的成果。2015年10月,总投资128亿元的安徽省首个12英寸晶圆代工厂晶合12英寸晶圆制造生产线在合肥开工建设。项目针对显示面板驱动设计专业芯片,开发特色工艺,使面板驱动芯片的设计、制造全部在安徽实现。2017年12月,该项目实现量产,解决了“芯”和“屏”结合难题,打破国产面板芯片依赖进口的局面。2017年3月,合肥长鑫12英寸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项目开工建设。2018年4月,中国电科38所发布由其完全自主设计的“魂芯二号A”DSP芯片,实现对市场上同类产品性能指标的超越。

据了解,近年来,合肥集成电路产业年复合增长率居全国前列,已成为国内少数几个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的城市之一,存储芯片、显示驱动芯片、功率芯片、家电芯片等特色芯片集群正快速形成。2018年,国台办、工信部共同批复合肥市建设国内首个“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工信部批复同意合肥开展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平台)建设。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项磊

新闻推荐

号称专卖店卖的衣服鞋子竟是假的 查!

晨报讯合肥市市场监管局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中秋和国庆期间市场专项执法检查行动。近日,在淮河路步行街进行突击检查时...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