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退休老教师讲述从教故事

江淮晨报 2019-09-19 09:30 大字

他们和新中国一同走过了波澜壮阔的70周年,也迎来了人生的第70个岁月。9月18日,包河区20位退休老教师齐聚一堂,共同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作为教育一线的“新中国同龄人”,出生于1949年的他们经讲述从上山下乡到民办教师、再到回城工作的种种,一字一句间也见证着合肥的“教育巨变”。

“新中国同龄人”贾哲:从漏雨平房到学校“软硬件”齐全

1968年从师范院校毕业后,贾哲就一门心思地投入到教学中,讲台上一站就是41年。

“受父亲影响,我、姐姐、弟弟都选择了讲台。”站在学校走廊外,满头银发却依旧精神矍铄,退休教师贾哲介绍,那个年代父亲一手创办了卫岗小学,每晚烛光下批改作业的身影让他印象深刻。

“师范院校刚毕业,我就被分配到当时的竹西小学任教,后又被调往合肥市第32中教语文课。”贾哲回忆,“我还记得那时候学校很破旧,就两栋平房,一到下雨屋顶漏水,我们就和学生们一起拿盆接水。”直到上世纪80年代,学校才建起了一栋多层教学楼,学生数也从过去的初中一个年级4个班增加到一个年级6个班。直到2009年退休,贾哲大半辈子跟学生们打交道。

“我们这代人,生在红旗下、与新中国共成长,见证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也见证了合肥教育的巨变。”1949年7月出生的贾哲感叹,作为教育一线的“新中国同龄人”,经历了学校从几排平房到如今标准化操场、实验室的一应俱全;见证了合肥从十几所中学到如今的近百所中学规模……

“新中国同龄人”石贤英:欣喜见到素质教育在合肥“遍地开花”

聊起自己的教育之路,退休老教师石贤英颇有感慨。

1949年出生于安庆的她,几岁时便随着父亲从安庆迁往合肥参与建设省会工作。“我父亲最早是在电厂工作的,当时合肥刚被确定为安徽省会,一家就迁往合肥,我也在合肥这边上了小学。”石贤英回忆,没过几年,父亲又被调往佛子岭工程处工作,她又随着父亲去了六安市上学。

“当时我中专毕业之后碰上工厂的学校招老师,给我兴奋好几天,因为我特别爱跟孩子打交道,从小就想当一名老师。”经过几轮选拔,石贤英如愿以偿。“当时的厂办小学师资很紧张,我当时主要带数学课,但是语文还有一些副科也都带了好几门。”过了几年,石贤英所在学校的工厂搬迁至合肥,之前的厂办学校改制成为合肥市第64中,石贤英在这所学校教了多年书。

2017年,包河区48中教育集团西递中学建成,并于秋季开始招生,覆盖原来的64中学区。“虽然退休了,但我还去过几次新学校。”让石贤英欣喜的是,学校不仅变漂亮了,多项课程的开齐让素质教育不再是一句空话。“各色各样的课程让学生们得到全面的发展,我想,这是合肥教育这些年最大的变化,也是我们老师的期盼。”

“新中国同龄人”孙全美:从上山下乡到民办教师再到回城工作

从合肥市第四十八中退休的孙全美回忆,自己和祖国一样经历了经济上的困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并逐步走向繁荣昌盛时期。“我本人也从上山下乡、民办教师、回城工作、任教直至退休。”在教育这块阵地上,孙全美工作了近四十年,亲身经历了教育的翻天覆地变化。也见证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教育规模从小到大;师资力量由弱到强;教育设施教学设备从无到有、到强;教育经费投入逐年提高的教育发展历程。晨报记者 刘梅梅

新闻推荐

庐阳区开展“班主任惩戒之惑”主题沙龙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名班主任工作室在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及时总结和...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