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八月城镇新增就业21.6万人 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江淮晨报 2019-09-18 09:25 大字

2012年被国务院表彰为首批“全国创业型城市”;2015年获得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称号;2017年、2018年度连续被省政府表彰为“就业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多年来,合肥市就业创业工作如何一步步取得突破?在9月17日,合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找到了答案。

就业总量

今年前八月合肥城镇新增就业21.6万人

近年来,合肥市就业总量实现持续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市累计投入就业创业资金达50亿元,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达16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左右,就业创业工作稳中趋好。从近两年的数据来看,合肥市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就业总量继续增加。

合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何冰介绍,2018年底,合肥市就业人员达538.1万人,各行业法人单位数达234978个。今年1-8月份,合肥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6万人,完成省下达全年目标任务的229.8%,同比增长18.7%。此外,城镇登记失业率2.81%,处于近年来的低位水平。

收入方面,2018年底,合肥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77484元,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劳动报酬年平均工资为102954元。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1300元、20200元,增长9%左右。今年上半年,城镇常住居民收入增长10.1%,位居全省第一。

市场主体方面,2018年,合肥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00081户,较2017年同比增长22.9%。今年上半年,合肥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1.69万户、增长34.2%,新增注册资本总额3681.4亿元、增长17.2%。

就业结构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约占总量45%

近年来,合肥市的就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从城乡结构看,合肥市城镇就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城乡就业格局发生历史性转折,城镇就业人数已经超过乡村。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体,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由10%上升至45%左右,第三产业占主导的“倒金字塔形”就业结构进一步形成。从不同经济类型看,随着私营和个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占到城乡就业人员的近半数。

随着合肥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系列人才政策落地生效,人才与外出务工人员回流现象明显,人才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据猎聘网最新发布的《中国青年人才质量40年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18年,合肥市人才净流入从-0.72%转变为6.55%,位列全国人才净流入城市第8位。来肥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年均突破9万人,年底应届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的较高水平。

就业服务

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合肥市就业服务体系也日益丰富发展。从早期开办劳务市场和人才市场,到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向人力资源市场整合发展。目前,合肥市已逐步建立起覆盖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的四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确立了免费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发布、创业服务等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制度,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同时,合肥市持续推进系列主题招聘活动,打造了“爱在江淮、乐业合肥,才聚庐州、创业合肥”就业创业品牌;先后组织“春风行动”等活动近400场,提供各类就业岗位30余万个;组织合肥市1726家重点企业分赴68所高校,开展系列校园人才招聘及人才新政推介会近百场,提供毕业生就业岗位约4.7万个,达成来肥就业意向约1.6万人。此外,通过相关活动开展、发放求职创业补贴等,积极帮扶大学毕业生、贫困劳动者、残疾人、退役士兵、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尽快实现就业创业。

合肥技师学院新校区主体工程预计年底完工

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也不断发展,职业培训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劳动者就业能力普遍提高。目前,合肥市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4所,在校生10.74万人;高等院校54所,在校学生62.86万人;技工院校19所,在校生4万人;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334家,年培训9万人。2018年以来,全市新增技能人才110891人、高技能人才26520人。此外,合肥技师学院新校区主体工程预计将于年底完工。

合肥市人力资源行业也实现跨越式前进。先后建立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成立合肥市人力资源协会。目前,合肥市已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84家,从业人员2.38万人。2018年实现就业服务和人才流动达到279万人次,人力资源服务业贡献比重占全省71%。

就业政策

积极就业政策迭代升级

多年来,合肥市的就业制度实现了根本性变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上半期,合肥市劳动部门改变单一的“统包统配”就业形式,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三结合”就业方针;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实施“再就业工程”,重点帮助生活困难的企业富余人员实现再就业;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市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新时代就业方针,合肥市的就业机制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

同时,就业政策也不断发展,从2002年开始确立积极就业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加突出创业和就业紧密结合、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拓展就业新空间;到2018年下半年以来一系列稳就业政策,合肥市的积极就业政策逐步迭代升级。

创业扶持

建有65个创业园区

多年来,合肥市坚持鼓励创新创业,带动大量就业。一方面,创新完善各类创业园区扶持政策。鼓励争创国家级、省级、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合肥市建有65个各类创业园区,其中有2家国家级创业园区、4家省级创业孵化基地、3家“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入驻5167个创业实体,带动就业5.56万人。

对园区内的在孵企业,合肥市给予房租、水电、物管费减免,在国家规定的3年政策基础上,再延长2年扶持期限。积极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建成市级以上众创空间75家(其中国家级18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59家(其中国家级12家);加速器8家,在孵团队超5000个、入驻初创企业超6000家。

完善各类人员创业贷款

同时,综合运用金融工具包扶持创业,完善各类人员创业贷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统一调整为15万元;对当年新招用各类登记失业人员达到一定比例的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贷款贴息额度由200万扩大到500万元,按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2013-2018年,发放各类贷款31.66亿,已累计扶持21827名创业者在合肥成功创业,带动吸纳就业81384人。

此外,创新开发青年创业引导资金,专项扶持高新技术初创企业,累计支持项目645个,直接支持金额4.24亿元,带动吸纳就业15000人;设立大学生创业创新引导资金。面向在合肥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发放2年、10万元免担保免利息贷款。自2017年资金运作以来,共扶持339名高校毕业生在合肥市成功创业,发放贷款2.33亿元,带动吸纳就业9123人。

开展具有合肥特色的品牌创业服务

目前,已先后打造了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中科院技术创新工程院、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等一批协同创新平台项目。针对属于高端产业、高附加值、高精尖技术的创业项目,运用基金、财政金融产品、借转补、事后奖补等四种政策工具给予扶持。

除了开展具有合肥特色的品牌创业服务,合肥市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组建了合肥市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协会,针对高端人才开展量身定制的创业服务。目前,合肥市共有安徽省院士工作站59家,在肥服务的“两院”院士总数已达123名。博士后工作站112家,拥有专业技术人员86万人,各类人才资源总量上达185万人,实现了创新创业与人才养成的良性互动。晨报记者 刘畅司晨

新闻推荐

爱护牙齿从娃娃抓起

上图为合肥市紫竹苑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学习正确的刷牙方式右图为口腔医生为合肥市紫竹苑幼儿园的小朋友检查牙齿。为迎...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