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布店新开 玩“私人定制” 合肥三八布店坚守情怀求改变

安徽商报 2019-09-02 00:50 大字

买布料做新衣服和被套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生活方式,如今市民绝大部分都从商店采购成品,但老式的布店并没有就此销声匿迹。位于合肥逍遥津街道的三八布店,已开了61年,见证了合肥人“穿”的升级。

“打夹子”成为独特的风景

三八布店于1958年开业,正式名称为“合肥市长江路纺织品商店”。当时,它隔壁是“三八百货”,时间长了大家就叫它“三八布店”。在计划经济时代,因棉花“统购统销”,所以纺织品要凭票供应。上世纪90年代,三八布店卖的布料的品种大大增多,出现了排队抢购的盛况。

对于老合肥人来说,三八布店最有特色的是收银方式,用老员工王琳的话来说,就是“打夹子”。高大的厅堂里,人们的头顶上方,有着蛛网一般的铁丝网络。各条铁丝的终端在收银台,而另一头连着各个柜组,收银员坐在高高的台子上。

店里有十几个柜组,分为棉布、真丝、化纤、毛料、针织等。各个柜组营业员卖出布料后,把钱和布票夹在夹子里,拿着一把木头尺子,“啪”一声,铁夹子就“嗖”地飞到了收银台的位置。收银员算好账后,再将那一个个夹着找零和发票的铁夹子,顺着铁丝“打”回柜组。

上世纪80年代,到三八布店扯布,到城隍庙做衣服,是合肥人逢年过节的必备。后来,三八布店也有了驻店的裁缝,市民买布后直接就可在店内量体裁衣,一周后就能拿到新衣服。

老职工集资重开“三八布店”

随着个体经济的发展,当年一家独大的局面渐渐不再,来三八布店扯布的也多是中老年人。2008年3月,长江路迎来最大一次改造,这家老字号不得不搬离三牌楼。

“从国有改制后,我们几个老员工拿着买断的钱,用股份制形式将布店重新开了起来。”2008年4月,“三八长纺老布店”重新出现在寿春路上。只不过因为门面限制,“打夹子”的收银方式没有再延续,曾经的收银台被搬了过来,默默地记录着当年的兴隆。

王琳说,如今布店的顾客主要是老人和小孩,到了夏天,他们就会选择凉爽的棉绸,做几套衣服。而一些老顾客还是习惯量体裁衣,他们觉得做出来的衣服更合体。也有年轻人,拿着成衣的样子让老师傅照着做,这样做出来的款式会更时尚。

随着私人定制的兴起,老布店如今在迎合市场的同时,也在寻求改变,王琳和所有的老员工们都希望能将这个老字号一直保留下去。汪毓秀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郑茹 文/摄

新闻推荐

生命,奋斗不息 读《老人与海》有感

从小到大,我读过许多书。在书的浩瀚海洋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它们也让我从中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有一本书让我体会很...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