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所谓的垃圾,只有再生的资源” 合晚小记者参观垃圾处理终点站后爆出金句

合肥晚报 2019-08-22 10:01 大字

生活中不起眼的小垃圾,背后也藏着“大学问”。在参观过庐阳区永青固体废物转运站后,8月17日上午,合肥晚报小记者来到了垃圾处理的“终点站”——中节能(合肥)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该公司也是合肥市生活垃圾焚烧的发电厂,在这里,所有的垃圾都会被充分利用,在不造成污染的情况下进行焚烧处理,然后转化成为可供千家万户使用的电能。

从以前的探访经历小记者们了解到,垃圾在中转站里已经进行了分类,但来到垃圾焚烧厂后这些垃圾并不能直接燃烧,而需要在特殊的库房中放置一段时间,一般夏天放置3到5天,冬天则需要更多的时间。为什么要这样?讲解员给小记者们解释:“垃圾在库房中放置时,是一个发酵的过程。一方面,在发酵时可以让垃圾中的水分蒸发,便于接下来的燃烧;另一方面,经过发酵后,垃圾‘奉献’的热值会被进一步激发,这样在燃烧时才能产生更多的电能。不过,发酵中垃圾也会产生硫化氢、沼气和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所以库房一定要做到密封保护。”

从进门开始,小记者就一直很疑惑,这里不是垃圾焚烧厂么,怎么一点儿异味都没有?看着这干净整洁的现代化办公环境,简直就像市中心的写字楼一样。原来在当今高科技、自动化的设施环境下,垃圾焚烧厂已经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异味处理。

首先,从源头出发,对于储藏垃圾的库房,每天傍晚5点后才会接收垃圾,并且每次只会打开一到两扇门,以防异味的泄漏;其次是棚顶处理异味的喷洒器,根据计算每隔几分钟就会喷洒一次;另外还有一些负压装置,不断吸入异味。就是这样一个多重的处理系统,实现了对于垃圾异味的严格把控。

最后,小记者们来到了焚烧厂的控制室,屏幕上四台熊熊燃烧的火炉让开了冷气的屋里“增温”不少,原来,这就是焚烧炉中的实时画面。技术人员通过远程监控对焚烧炉的情况进行记录和调节。在一旁还有一块布满了各种化学名称和排放指数的屏幕,这是在实时显示焚烧炉产生的废气处理后的情况,焚烧厂最终排放的废气完全按照欧盟制定的高标准严格要求。

参观结束,小记者们对“垃圾”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只要放对了位置,有了正确的处理方式,即便是“垃圾”也会成为宝贵的资源,就能变废为宝。一位小记者精辟地总结道:“没有所谓的垃圾,只有再生的资源!”刘成乐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周洪

新闻推荐

女子连续两天欲跳桥 消防员成功将其救下

本报讯8月21日9时22分,一名女子撑着遮阳伞站在一环亳州路下穿桥处,意欲跳桥。合肥市消防救援支队四里河中队消防队员在...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