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部门听漏工:深夜伏地 只为倾听城市“脉搏”

江淮晨报 2019-08-08 08:59 大字

张华德伏地用听筒为供水管网听诊。

晨报讯 接近深夜,合肥供水抢修(服务)中心检漏科城南班组听漏工张华德身穿反光工作服,背着工具包,带着听音棒、拉钩、小手电出发了。他早已习惯这样的夜行,十几年来,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夜行在合肥的大街小巷,给深埋地下的自来水管线“把脉”。他们也习惯被称为倾听城市“脉搏”的守夜人。

凌晨为全市供水管网“把脉”

8月6日21:00,身穿反光服的听漏工张华德来到芙蓉路与金寨南路交口附近巡检。黑夜里,他熟知很多窨井盖的位置,哪怕盖子在路边树林里、工地边、菜地上。一个一个用拉钩打开,先观察是否有明显的漏水,再把长约1.5米、和铅笔差不多粗的听音棒竖在管道上,把耳朵凑在听音棒另一头的听筒上,全神贯注地听。

干听漏这一行大多只能在晚上9点到凌晨3点间作业。城市都睡了,张华德和同事们依然在岗位上,为全市7000多公里的供水管网“问诊把脉”。整个7月,张华德找出了30余处漏点。问及夏天听漏的感受,就一个字“烫”。皮肤是“烫”的,走路的鞋是“烫”的,趴着的地是“烫”的,拉井盖的铁钩是“烫”的,听漏的杆子是“烫”的,就连水都是“烫”的。

每年都要磨破三四双皮鞋

检漏是一项枯燥的活,从21:00忙活到凌晨3:00,步行十几里,三四十个井盖都要跪着听。由于路人的踩踏及生锈、积泥等原因,要撬开井盖并不容易。揭开井盖的瞬间,总能看到密布的蟑螂和逃窜的老鼠,夏天可能是扑鼻而来的异味,而张华德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这个地方有漏水。”在海恒步行街附近的一个路口,张华德肯定地说。记者接过听筒,除了嘈杂的脚步声,什么都没听到。张华德解释,如果水管有裂缝,由于压力会产生“嘶嘶”的漏水声,但这声音非常小,如果不经过训练,很难识别。他说,发现漏点只是工作的第一步,接下来他们还需要精确判断漏点的位置,以方便工程队修补。

“每年都要磨破三四双皮鞋。”张华德说,干这一行不仅耗体力,还要做个有心人。十几年来,他已经养成了这样的职业习惯,走在路上会不自觉看看下水道,看到地面上有水印也会查看一番。

城市“长大”检听难度越来越大

随着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大,供水管网越来越长,各种疑难漏水情况也愈来愈多,甚至管网的漏水位置与真正漏水位置会相隔很远,如电信、供电窨井等地下穿线管原因造成,所以每一次的巡检检漏、定点,都需要检漏经验的积累。

检漏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张华德很有一套,他觉得除了技术,责任心更重要。检漏时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巡查时要反复地听地下管网的声音,然后对比不同管材出现漏水的声响判断。

工作中,道路上的“积水”、电信管道中的清水溢出……在张华德眼中,这都可能是供水管道漏水。非金属管网漏水频率低、声速慢,传导性较差,管网深度的加深,无形中也加大了检听的难度,甚至管网漏水位置与真正漏水点相隔很远。

晨报记者 余佼佼

新闻推荐

政府购买“两项服务” 助力社区科普“快跑”

本报讯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是城乡社区治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年以来,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清枫居委会利用“老少活动家园”...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