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原来是书生

新安晚报 2019-07-22 09:43 大字

□合肥潘小平

认识唐跃,是从他早年发表于多家学术期刊上的一系列作家作品评论开始。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还在高校教书的时候。我最初的学术方向,是叙事学和与之相关的新时期小说叙事,因此对他基于文本分析所发表的大量学术论文,印象深刻。但并不知道他是什么人,在什么单位,从事什么工作。

那是一个令人怀想的时代,中国学人普遍仰望星空,俯视大地,情感空前浪漫,思想空前活跃。在社会全神贯注于引进、模仿、研究、争论西方新潮理论的学术语境下,在20世纪80年代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暴中,唐跃爆发了。借助于多学科理论,立足于小说叙事本身,他的评论迅速引起理论界的关注。1984年至1986年间,发表于《当代论坛》《当代作家评论》等刊物的“张弦小说创作阅读札记”,堪称“张弦小说论”;1988年至1992年间,发表于《上海文学》《文学自由谈》《文艺理论研究》《文艺研究》《文学评论家》《批评家》等刊物上的小说文本分析,从“语言的表现、语言的造型、语言的距离、语言的节奏、语言的格调、语言的层次”等各个方面,对文本进行了“细致的诠释”和叙述学意义上的深入分析,在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盛行一时的那个年代,具有非同一般的学术价值。1993年,他与人合作的理论专著《小说语言美学》和《接受修辞学》,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由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建构新的理论体系”,又由于“综合运用了接受美学、符号美学、审美心理学、现代修辞学以及文化学等有关理论”,在学界评价甚高。

那已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此后不久,唐跃转入仕途,与学术和学界渐行渐远了。无数次地为他惋惜,以为他若继续留在高校或是研究所,学术上一定会有大成就,说不定早就名满天下了。但是不是就值得惋惜呢?说不清楚。一个人留下或是离开,坚持或是放弃,做官还是读书,从文还是从政,是一种宿命,由他的生命基因所决定,因此也没有什么可惋惜。唐跃最终放弃学术,走上仕途,是他命定的生命轨迹,此所谓“人生实难,大道多歧”。但即便身处官场,软红十丈,唐跃也是温文尔雅,躬行谨饬,从不颐指气使,飞扬跋扈。唐跃行政,也是以人文为先,艺术为上,很好地涵养了安徽的艺术生态,为文艺界营造了自由宽松的创作氛围。更重要的是,他尊重艺术规律,尊重艺术家,他的从政,是不是比他“独善其身”更有意义?

忽然有一天,唐跃拿出他的《藤花小屋读画》,捧读之下,大吃一惊,联想到他的一些颇有见地的剧评也时不时见诸报端,原来这么多年他并没有完全放弃。唐跃的画评和剧评,文笔隽美,思绪深邃,角度独特,知识渊博;而他完成于2017年的《中国浅绛彩瓷论稿》,以“源起、定位、流程、题材、图式、收藏”六个章节,详尽论述了浅绛彩瓷艺术,行文严谨扎实,是真正的学者之论。很早就听说唐跃收藏“粉彩”,但“浅绛彩瓷”是不是“粉彩”呢?这些年,艺术品市场鱼龙混杂、莫衷一是,唐跃的《中国浅绛彩瓷论稿》,当是建立在收藏实践之上的抽象、归纳和思考。这也让他的文字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深厚的学养,丰沛的人文储备,建立在自我之上的实践和体会,使他的学术直达本质,通向情感和心灵深处。这两年,唐跃又热衷于古典诗词写作,似乎在钻押韵、平仄和对仗的牛角尖,其实是把学术和情感联络得更加紧密。

其人原本是书生,不论是由学者而官员,还是由官员而学者,唐跃始终不变的,是他的书生本色!

(本文系唐跃《藤花集》序)

新闻推荐

合肥首试“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投放

本报讯记者昨日从城管部门获悉,合肥市近日正式开启“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投放模式,庐阳区逍遥津街道市政府宿舍小区成为...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