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致敬

新安晚报 2019-07-15 09:11 大字

——读章敬平新著《欧阳修传》□合肥窅娘

我花了几个整天的时间,也算是一口气读完了章敬平先生的新著《欧阳修传》(浙江文艺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放下书的时候,有两个欣喜:一是欧阳修传,终于还是由一个安徽人写出来了。欧阳修曾任职于安徽滁州、阜阳,留下了名垂青史的《醉翁亭记》,并最终魂归皖北大地。《欧阳修传》的出版,可以算是一个安徽人对欧阳修的致敬;二是这本25万字的传记作品,虽然写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六家之首的欧阳修,但并没有咬文嚼字,没有故弄玄虚,也不肆意张扬,而是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轻松并不无幽默地展示了欧阳修开辟一代文风,宦海沉浮“三起三落”的一生。我想,这与敬平先生多年的记者生涯和律师工作有关。记者必备的一项本领,就是把艰深抑或晦涩的政策术语、科学术语、复杂的事件真相,消化吸收然后再以平实和大众化的语言传达给读者。记者和律师同样需要的客观与严谨,也在本书中得到了体现,使这本传记与市面上流行的某些传记的小说化与演义化、漫无边际的扩展与遐想有所区别,并成为了这本传记的亮点之一。

欧阳修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上承韩愈,力倡古文运动,结束了骈文自南北朝以来600年的统治地位,并在担任主考官时录取了苏轼、苏澈、曾巩以及后来的王安石等,成为宋代文人的领袖。然而,《欧阳修传》对欧阳修这些大众熟知的成就着墨并不是太多,更多的是写欧阳修在陪伴皇帝这个“董事长”30多年间历经的沉浮。想想也是,在古代著书作文为什么?不过是求一个功名而已,连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不例外,一闻皇帝召唤,即露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本来面目。即使如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被奉为榜样的大文人,也是因为得罪了王谢家族,求功名而不得才无奈“采菊东篱下”。忠于皇帝,看重名节,也纵贯了欧阳修的一生,写诗作文不过是服务皇帝或者是抒发心志的一种工具罢了。

历史上有强唐弱宋之说,宋因扬文抑武而导致军力薄弱屡遭屈辱。但欧阳修生活的时代,是宋朝政治经济相对平稳发展的阶段,尤其是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提升,诗文、书法、绘画等均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高峰。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必然有众多文人交会的时刻。我以为作者写欧阳修与其前辈老师如范仲淹或其好友、学生,如梅尧臣、苏东坡、王安石、晏殊等关系的段落最为精彩,如群星璀璨,在浩瀚天空交相辉映。

敬平自己曾说,我把书送给了很多朋友的孩子,而不是朋友。在很多人急于把孩子和自己送进各种国学班的时候,我觉得这本通俗易懂的《欧阳修传》,无疑是一块很好的“垫脚石”。看到一个搞教育的专家在谈到这本书时说:这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我的理解是,欧阳修一生的经历,对每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都会有不一样的启发。

《欧阳修传》无论是叙事还是贯穿全书的述评,用的都是当下的视角和语言,我以为这充分表达了作者的自信。这是在对大量历史文献烂熟于心并消化吸收后的自然表达。

酷暑难耐,《欧阳修传》恰如一缕清风!

新闻推荐

未来一周合肥或有小雨

空气湿度大,仍需防暑安徽南部,360个站降水超过100毫米,282个站小时雨强超过20毫米;合肥,阴天一闪而过,周末又是闷热的...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