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年轻化的关键:融合新时代 剧作家罗怀臻做客“大湖之约”
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的“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第七十一期)于6月27日下午在合肥大剧院音乐厅举行。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罗怀臻先生为合肥观众分享了《讲好新时代的戏剧故事》。罗怀臻先生表示,戏剧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的观众,当下戏剧如何融合新时代,这是戏剧年轻化的关键。
因使命坚持创作
“我是讲故事的人,在幕后讲故事,为演员们写剧本。”讲座一开场,罗怀臻的自我介绍简单明了。
罗怀臻,江苏淮阴人,1956年出生,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一直致力于“传统戏曲现代化”与“地方戏曲都市化”的创作实践与理论思考,剧本创作涉及京、昆、淮、越、沪、豫、川、甬、琼、秦腔、黄梅戏及话剧、歌剧、舞剧、芭蕾舞剧等剧种与形式。
这些年,罗怀臻始终坚持创作。2017年,罗怀臻又相继创作了京剧《大面》、话剧《兰陵王》和淮剧《武训先生》,从创作题材上和审美方向上都较以往有了新的变化。
罗怀臻表示:“我儿时的经历,使我保持着一种对周边人际关系、对社会氛围,乃至于对历史的敏感。捕捉到灵感以后,很多愉悦的东西就会被我的心灵过滤掉。我就是积压了一些东西,要找一个渠道宣泄出来,这个渠道就是写作。”
戏剧要融合新时代
面对记者的提问,创作了30多年戏剧的罗怀臻坦言,他当下关心的是戏剧的发展生存,“我今天来现场发现,很多年轻人来听讲座,说实话,心里很高兴。都说戏剧离年轻人很远,我们不要责怪时代,应该责怪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如何更新气象,当下我们如何融入新时代,让戏剧如何具有新时代的美感和价值观,这才是戏剧生命年轻化的关键。”
刚从俄罗斯、立陶宛、罗马尼亚考察学习回来的罗怀臻告诉记者:“戏剧其实曾经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喜怒哀乐的时候,我们的集会、聚会、团聚、分离都会有相应的戏剧故事来替我们表达,这个传统今天在欧洲还保存着。在欧洲看戏剧还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休息聚会的时候他们会走进剧场。所以,戏剧要走近我们的日常生活。”
讲好戏剧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罗怀臻坦言,戏剧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的观众,稳定的观众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戏迷、票友。但是戏迷和票友一旦很多,就会维护自己曾经的趣味,因为维护自己曾经的趣味,而制约着剧种向前的发展,逐渐也会形成年代感,“我想戏剧不断在各个年龄段获得稳定的观众,才有希望。”
在罗怀臻看来,今天北京人艺的《茶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演一次,《茶馆》还是有自己稳定的观众,“曾经的大众话剧,今天也有可能变成小众。曾经的话剧腔、话剧范,跟今天人们很松弛的审美有了摩擦。我希望能看到中国戏剧存在的价值,存在的忧虑,我们共同维护中华传统的文化精华。”
讲好戏剧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罗怀臻将其总结为三句话:把古代的故事讲给现代人听,把革命的故事讲给年轻人听,把中国的故事讲给全世界听。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周洪 通讯员 李中蒙 夏绿水
新闻推荐
夏季极端天气多发,招牌久经风吹日晒,若遇短时强降雨、大风等天气,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和脱落等情况,其安全性不容忽视。...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