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知思想滋养学生生成长

新安晚报 2019-06-19 10:18 大字

成长以行知品牌共享优质教育——合肥市行知学校集团化办学打造优质教育生态圈“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行知文化的践行者、传承者,合肥市行知学校50余年来坚持以“创造教育”为办学理念。从集团化办学模式覆盖,到提升集团内部学校质量,再到推进名校集团的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到助推区域教育公平,合肥市行知学校教育集团以奋进之势,迈出了坚实脚步。A“知行合一”在传承中赋予时代动力

合肥市行知学校,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取得创造性的成绩。所以,行知学校将行知文化与优良传统不断与新的时代要求相结合,打造为富有时代内涵的教育品牌。比如,对创造教育的传承以及对德育活动的提炼;再如,进行审美情趣培养以及全员体育健身等,给薄弱环节接上发展的地气;还如,开设校本课程进行核心素养培育、综合素质实践等,把时代要求落地为现实选择。行知学校通革故鼎新,使师生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与创新者。更在贯彻“五育”并举的要求上,强化“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念,克服育人与育分的矛盾,实现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

只有深入扎实地进行教研工作,才能发掘教学工作的乐趣和幸福,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才能促进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袁方正校长激励行知教师们勇挑重担,激发潜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团队合作。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学校坚持专业素养与师德修炼相结合,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价值引领;在管理模式上,坚持垂直管理与扁平化管理相协调,既彰显扁平化管理的效率又强化处室的垂直管理职能;在校本教研中,注意教研组与备课组建设共生共长;在家校协作上,绘制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同心圆,将“五育”目标转化为师生家庭共同的价值追求。B“教学做合一”在落地中坚守知行合一

卓越的教师是高尚师德、先进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成功的教育教学实践的集大成者。行知学校通过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以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团队,现有省、市级教坛新星18人,市级骨干教师25人,国家级优质课获得者31人,省级优质课获得者30人,市级优质课一等奖39人,教学能手、优质课获一等奖计79人。在行知学校的课堂内外,老师们乐教、懂教、善教,从知识的占有者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从知识的加工者变为学习过程的导学者,从课程的执行者变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者,从“教材”的搬运工变为教学方法的创新者,从传统的“教书匠”变为教育教学研究者,从“知识固守者”变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学习者,而孩子们安静地倾听,积极地发言,他们言之有据,激情四射,成长为独立的思考者。

“常规教研、特色教研为教师的教学教研铺设道路,专业阅读、种子教师评选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学习机制;把专家请进来做培训、让教师走出去交流学习,为教师视野开拓搭建渠道……”科研处副主任刘佩亮表示,学校致力于在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总结中追求卓越,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新时代教师。七年级班主任缪礼明入校12年,见证了行知及其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学校的规模从曾经的7年级仅有4个班,到如今的32个班,但教学质量没有受学生增多的影响,一直在稳步提高。”缪礼明老师表示,作为资历较深的教师,他时时在教学教研中带头示范,“和教研组集体备课,学习教学新手段、新理念。与2个年轻教师师徒结对,每周至少去听2次课,我们互相听课,交流意见。”作为“青蓝工程”一员的体育老师王波也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很快融入到教育教学中。“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我在思想心态、上课技巧等方面严格要求,注重把握学生的身体、思想状态,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发展兴趣。”王波老师说,每一次教研组备课,教师们都会积极参与,对教学难题进行分析,设置话题集中探讨,提出宝贵意见,“从公开课到集体备课、定期交流,外出培训,教研活动的开展让我们得以更快地成长。”

提升教师素养,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行知学校的特色方式是通过阅读让每一位教师提升自我、丰富自我,感染、引领学生有积极阅读的心态和动力。“每周开展读书汇报交流会,定期举办教师主题演讲比赛,学校把阅读习惯变成交流学习的机制,同时让我们把读书心得发表在校刊上,与教师分享也面向全校学生”,语文教师操北云感慨说,日积月累,教师们的阅读意识和习惯沉淀了下来,阅读的内容丰盈起来,“带领孩子们从阅读中学习,在阅读中寻找快乐,自我成长的同时也成为了书香校园的引领者。”

“爱满天下,乐育英才。”行知学校还充分发挥优良师德师风的涵养作用,育德为常,坚持不懈,营造崇尚师德的浓郁氛围,有效引导教师不断涵养锻造良好师德的源泉。为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班级团队建设、学生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研发、学校文化提升等方面的全面建设注入不竭动力。C“社会即学校”在共育中涵养教育生态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改革。学校通过将校本课程融入成长个性化需求,将活动课程化、课程德育化,努力推进德育文化建设,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科研处副主任刘佩亮表示,学校自2017年起共开设52门校本课程,开放科目,自愿选择,智慧选课,“从学生的兴趣进行开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烘焙课上,学生们亲手做蛋糕;3D打印课上,学生们感知前沿科技、发散创新思维;360校本课程,学生们亲自动手实验……一门门生动鲜活的校本课程,使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三者相结合,共存于教学与活动之中。

既重视传统的基本素养,又强调创新与创造力、沟通与交流等素养,行知学校在校本课程的体系化上着力,走出了一条校本课程建设的新路。“一次课程两三个小时,很多孩子平时很调皮,但是课上都全神贯注地制作,有耐心也有兴趣”,美术老师刘程程表示,建筑模型社团为学校传统社团,去年参加国家级比赛获2金3银5铜;省级比赛获3金4银5铜。“从拼接、设计到创新,孩子们在建模实践中,亲手搭建桥梁,设计造型,计算承重,精确到一毫米。”刘程程老师说,他们也鼓励内向的孩子参加团体项目,“孩子变得更加细心谨慎,善于观察想象,动手和交往能力也有很大提升,家长很支持。作为老师,我们也在不断学习和成长,参加相关培训、考试。”

“无爱无以成师,无德无以立教。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缪礼明老师表示,除了平时挤出时间与学生谈心,体察孩子心理,更注重家庭教育的协同,请专家为家长上课,家校共育学生。“对学生的成绩负责,更要对学生的成长负责”,操北云老师说,曾经关注到班级里的一位转学生,发现他对老师有些畏惧,不愿上课,“通过聊天谈心,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他自己开始调整,和师生相处渐渐变得和谐。”

近年来,行知学校以自身为纽带打造优质教育生态圈,搭建统筹家、校、社多方平台,打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构建了和谐的亲子关系,提升了共育的质量和水平,真正凸显教育的长远影响力。“家校社共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建立互信共生的伙伴关系,需要建立一个相亲相爱的教育命运共同体。”在探索推进教育质量提升的道路上,行知学校将家长“请”进校园。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家长们走进校园,深入课堂,观看学校宣传片、聆听老师授课、观看大课间活动,参与学校管理。真正架起了家校互动的桥梁,为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行草根精神五十载授学子真知,知教育真谛二十年志奋勇前行。在新的起点上,合肥市行知学校教育集团将紧紧抓住集团化办学的重大机遇,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区域优质教育的共建共享,把“奋进之笔”落实为奋进之效,努力将学校打造成家长心中真正的好学校。

方飞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见习记者甘洁

新闻推荐

合肥市胜利路小学:每个孩子都是胜利者 多元课程、分层评价……成就每个孩子七彩童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