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见证合肥高压变电站从无到有

合肥晚报 2019-06-19 01:00 大字

编者按

合肥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建设部主任程斌,三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电力建设岗位。从合肥首座500千伏肥西变电站,到安徽首条落地的特高压线路,每一处大型电网建设现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与汗水。城乡电网跨世纪巨大变化的背后,是国家繁荣昌盛和合肥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

首座500千伏电站投运见证历史

时光回到三十年前,当时才20岁出头的程斌从部队退伍,分配进入合肥供电局220千伏肥西变电站工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合肥的电力设施基础十分薄弱,与一座省会城市定位无法匹配。

程斌清晰地记得,刚进入单位时,老师傅们就告诉他在改革开放前,整个合肥一共仅有8座小规模变电站。由于设备与线路网络的缺失与老化,全市电力供应一遇到高峰期就会变紧张,用电缺口增大,拉闸限电增多,供需矛盾大,在那个时候市民们最大要求仅为“不常停电”。

后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对外开放的全面启动,合肥电网开始了一轮基础建设。在1996-2000年的“九五”期间,合肥被列入了全国首批启动“两网”建设的39个重点城市之一。“当时共投资了5.21亿元,这可是一笔大数目,切实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程斌说,那个时候主要对高压线路进行改造,包括长江路架空线路全部改为地下电缆,一举改变了市区主干道线路密如蛛网的面貌。

1996年,合肥地区首座500千伏变电站——肥西变电站投运,全市电网迎来里程碑式的发展,意味着大型高压变电站从无到有。“还记得当晚整个合肥城市的灯光特别辉煌。”作为建设参与者,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程斌仍旧十分激动。直至今日,500千伏肥西变电站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保障了西南部城区用电稳定。

全市用电负荷三十年翻了52倍多

伴着合肥电网的不断壮大,程斌也从一名普通电力工人成长为电网建设负责人。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中国迎来一轮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期,其中“合肥速度”令世人瞩目。

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合肥十大重点电力工程建设陆续推进,无论电力建设的速度还是规模,都远远超越过去。

在程斌心中有个“账本”。最近这六年来,合肥地区共建成110千伏及以上线路1360.29公里、投产线路1099.69公里,完成率达100%,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由78座,增长至138座,电网规模几乎翻了一番。城市供电率提升至99.971%,无论供电质量还是供电量合肥城市均迈入国内一流省会城市行列。“合肥地区最大电力负荷由1978年的12.88万千瓦,增加至2018年的680万千瓦,翻了52倍多。”

程斌介绍,随着合肥纳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地区将再次实现经济腾飞,今后将围绕城市“四极两廊五带”的工业布局,合理构建合肥电网主网架,增强并优化城乡电网,全方位满足城乡供电需求。“到2030年,预测合肥全社会用电量有望达550亿千瓦时,相当于葛洲坝2015年年发电量的三倍。”李岩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吴奇 文/图

新闻推荐

市民突发疾病

的哥连闯红灯送医本报讯6月17日上午,合肥市民李先生给本报打来电话,感谢好的哥方建军危急时刻救自己一命。原来,李先生突发...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