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养改变传统农业模式 长丰县造甲乡农民“富甲一方”

合肥晚报 2019-06-14 01:00 大字

地处江淮分水岭的长丰县造甲乡,曾因三国时期曹操在此屯兵制造盔甲而得名。近年来,虾稻共生、稻虾共养的生态循环产业发展模式,改变了当地农民祖传的稻作技术。

目前,造甲乡实施稻虾共养面积3.5万亩,亩均增收5000余元,稻虾共养农户2000户,其中稻虾共养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228家,直接带动贫困户625户。

2019中国·长丰第三届龙虾文化旅游节将于6月16日在造甲乡开幕,记者近日走访了当地农户,亲眼看见稻虾共养带来的乡村新貌,丰收的农民踏上了发展致富之路,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养虾、种稻的精彩故事。

建筑老板下乡当农民

投身稻虾共养闯新路

“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人勤地不懒,人懒地长草”,屋里白墙上挂着几条这样的标语牌,这是“新农民”韩有军对自己的提醒。2013年之前,他在滁州市从事建筑企业,年已五旬的老韩听了朋友建议,来到造甲乡凤群社区开始“农耕生活”,办起了锐丰家庭农场。

绿色养殖品质上乘

带着140万元资金,又向当地信用社贷款40万元,最初的两年,老韩流转土地1542亩土地种粮食,“那时天气不好,净是亏损。”

其他种植大户撤离的时候,倔强的老韩选择了坚持。2015年开始,老韩请了专家,尝试稻田养虾,随着近几年龙虾价格逐年攀升,稻虾经济迎来了曙光。2017年,老韩辟出水源好的地块尝试稻虾共养,收入200多万元,2018年更是达到100万元纯利收入。老韩感慨地说,“这个生意没有欠款,形势又稳定,比以前做建筑强多了。”

走进老韩的大米包装车间,两台包装机一天可以包装2000斤大米,一年就是四五十万斤。老韩说,其中600亩稻虾共养田,亩产稻米400斤,亩产龙虾200斤,稻虾共养的效益很不错。

农村许多地方实现机械化插秧,而老韩这里还是采用人工栽培,“田里常年养虾,淤泥深软,不适合机械作业。”人工插秧的成本大、效率低,每人每天大约7分田,老韩的600亩稻虾共养田,要雇七八十人插秧。

田里种的是国标一级米,老韩说这种稻子的播种期晚,5月20日—25日田间播种,6月25日开始人工插秧,稻子扬花出穗的时候正好避开高温期,产出的米质比较好。

稻虾共养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稻米虽然产量低,但是吃了放心,打农药,龙虾必死无疑,施化肥,龙虾不长,唯独可以上农家肥。老韩说这几年种的稻,没生过病,常见的稻瘟病等一样没有,“龙虾生长在稻田,钻稻棵、透秧根、吃嫩草,水稻的秧系发达,对稻子的生长有利。稻田的小虫全被龙虾吃了,龙虾的粪便变为肥料,稻虾品质绝对上乘。”

致富不忘带动贫困户

每到龙虾上市时期,老韩的家庭农场大门前,每天前来收购的商贩络绎不绝,“今年3月份的收购价,曾经最高二三十块钱一斤,稻米也受到市场的欢迎,市场最高价可以卖到5块多钱。”

随着老韩的家庭农场不断发展,周边农户也得到了实惠,每年插秧季,用工全部是周边的农户。“每年打零工可挣到上万元。”贫困户李丙锁把10亩地全部流转给了老韩,每年地租又能拿到5000多元,实现了稳定增收。王岗村民组的李勇在老韩帮助下,转租40亩土地稻虾共养,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实现十多万元的收入。老韩现在直接带动7户贫困户“抱团发展”,帮助他们脱贫增收。

乡政府表示,让老韩这样的大户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看着学、跟着干,实现集聚发散效应,脱贫致富的路上一个都不会掉队。

好品质换来回头客

曾经有一年,老韩参加农展会,带了2斤一袋的小包装大米,见到经过展位的人,他就送上一包,又到了一些高校宣传,送出了2000斤大米。许多吃过老韩大米的人,通过包装袋上的电话号码,纷纷打电话联系要他邮寄。那一年的春节前,老韩以8.5元的价格,卖掉了5万斤大米,这些人后来成了他的常客。

五六家南京商户常年订购老韩的大米,合肥也有两家网络销售商,老韩的孩子在淘宝开了网店,每年销售几万斤。“吃过我家的大米,回头客相当多,你绝对可以放心。”老韩说,自己种水稻、养龙虾就够忙的了,实在没有太多精力投入到销售上,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帮助对接高校、机关食堂,把稻虾共养的产销融合起来,“一定会像长丰草莓一样,发展得更好。”

为帮助老韩把家庭农场做大做强,乡政府在他的种养基地修建了4公里环田水泥路,安装了30多盏太阳能路灯和26盏捕虫灯。

2018年,老韩的“军松牌”稻虾米荣获中国安徽农产品暨产业化交易会金奖。几年来,老韩的锐丰家庭农场先后被评为市级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和安徽十佳绿色农场,水稻获国家绿色农产品认证和合肥市绿色农产品基地认定。

通讯员肖宁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袁兵文/图

残疾人龙虾养殖户

带领贫困村民致富

驾着三轮车,沿着双河村的水泥小路,一直开往双河水库边的养殖场,这是龙虾生长期间,50多岁的崔兴文每天下午的“必修课”。

桶里盛满了黄豆、玉米等破碎再泡软制成的饲料,步履蹒跚的老崔用盘子舀起撒到塘里,成群结队的小龙虾在清水里游动,欢快地争抢起来。老崔说,一亩龙虾塘只要撒上几斤到10斤,就够它们吃的了。

老崔今年养了100多亩龙虾,他算了一笔账,一亩可产龙虾200斤左右,价高能卖到四五千元,高产田块一亩收入可达1万元。

常请教多实验提高产量

50多岁的老崔,因3岁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落下左下肢终身残疾,自懂事起,过早地体会到命运的不公,磨砺出不服输的个性。

2008年,老崔参加合肥市残联组织的专业培训,学会了使用电脑,他从网上发现,养龙虾不仅不需要出重体力,而且成本低,利润大,于是他外出拜师,学习养殖技术,把30亩水塘拿出一部分专门用于养虾,一部分开辟成稻田养虾,另一部分用于繁殖虾苗。

万事开头难,老崔遇到了市场行情不稳、出现病害等困难,他请教了安徽省农科院水产专家丁凤琴,把每年产生的龙虾粪便、腐烂的稻草等通过深耕,翻到土壤底下,提高了龙虾产量。老崔模拟湖泊生态环境,在龙虾塘种植伊乐藻、水花生等植物,平时可净化水质,夏天可为龙虾蔽荫,防止龙虾早熟。同时喂料辅以各种野杂食,并自建了小电站,经常注入新水,助龙虾脱壳生长。

这几年,老崔夫妻二人年收入纯利十几万元,稻虾共养的水稻是“安徽香米”,不打农药、不上化肥,亩产800斤。老崔的大米质量好,客户认可,全是订单式销售,“一亩田去掉成本,收入2000元左右。”

带动近千农户实现养虾致富

拖着一只病腿四处奔波,老崔与合肥、淮南等地的大酒店建立了长年供货协议,保证龙虾产得出、卖得掉,到后来,人家都是上门收购。郑州一个客户建立了联系,晚上老崔把龙虾送到杨庙的高速路口装车,拍个照片给对方,客户立即通过微信转账,起步重量300斤以上,价格比本地每斤高出5元,正好赶上郑州的早市。

自己养殖龙虾致富后,老崔想到了村里的贫困乡亲。村民崔兴玉家里有2个残疾人,家庭成为双河村的“第一贫”。在老崔的技术指导以及虾苗的支持下,崔兴玉开辟了60亩稻田养虾,如今年收入近20万元。

看到崔兴玉脱贫成功后,老崔发起成立了长丰太空莲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其他村民致富,现在帮扶40多户贫困户,其中有60名残疾人,向他们免费赠送虾苗、传授技术,免费发放稻虾专用肥40多吨,在双河村创下了养虾千亩的奇迹。老崔说,“双河村的家家户户都养龙虾,哪怕是老头、老太太,也养了两亩田。”

下塘镇新集村的村民张玲,自幼左上肢残疾,后来肾病复发,加上丈夫患有严重的腰椎病,全家每年治病钱就要花费5万多元,欠下外债20多万元,一家3口人痛不欲生。

老崔得知此事后,来到张玲家,帮助整理了100多亩虾田,并无偿提供虾苗、伊乐藻等物,同时定期无偿进行技术指导,在当地成立了由10名残疾人组建的养虾合作社“抱团取暖”,稻田养虾很快获得成功。

龙虾旺季时,每天从早到晚,老崔既要收放自家田里的数十只虾笼,又要协调指导村上龙虾养殖户适时捕虾外运,还要马不停蹄地打电话联系客户销售。“龙虾卖到20多元一斤,村上养虾户每天卖虾收入至少2000元上下。”老崔高兴地说道。

老崔的一连串义举,引起了造甲乡的重视,乡里把龙虾养殖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聘请老崔担任全乡的龙虾养殖顾问,在双河水库沿岸的双河、双丰、六方等贫困村构建万亩龙虾基地,修通龙虾大道,开辟龙虾观光一日游,专门举办龙虾节,打造了互联网+农业的电商平台,保证近千农户实现养虾致富。

去年,老崔在长丰县6个乡镇32个村为贫困户举办了稻虾共养培训班,累计2000多人参加,今年面向贫困户的培训将在秋季开班。老崔特别提到,贫困户、残疾人一般文化程度不高,自己的“农民语言”,培训时更容易与他们沟通。

细心琢磨销售诀窍

随着龙虾养殖的发展,老崔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动起了“错峰销售”的新念头。

老崔说,“龙虾不光是养殖,价格卖得好,也很有诀窍。龙虾冬季繁殖育苗技术突破后,导致5月集中上市,价格卖得明显偏低。”

老崔准备采取提前或推迟龙虾育苗,错开5月销售高峰,“现在开始选育种虾,9月繁殖虾苗,明年春节后上市,5月前出售完,抓住缺货淡季,卖个好价钱,还有一种是5月底繁殖虾苗,6月25日之后上市。”老崔是个细心的人,他通过这么多年养殖龙虾发现,那时学生放假了,孩子们喜欢吃龙虾,市场需求非常大,“高温季节的龙虾不好养殖,市场缺口很大。”

老崔的虾苗收入占龙虾收入的一半,扩大虾苗繁育是他的另一个想法。浙江、四川、河南的不少客户,现在认定了找老崔购买虾苗回去养殖。老崔早上5点从田头把虾苗装车,最多半个小时可以发车,而从市场购买,从集中调货到装运耗时4个小时,造成虾苗死亡率较高。

下一步,信心满满的老崔准备打造双河村龙虾繁育基地,计划分别在秋天和夏天繁育虾苗,“避开5月的低价期,带着养殖户多挣点钱。”

通讯员肖宁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袁兵文/图

新闻推荐

创建文明社区 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近日,油墩社区扎实推进创建文明社区建设。自5月下旬开始,油墩社区找准定位、明确责任、精心部署,全力以赴开展文明社区...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