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葫芦雕画亮相全国非遗联展 非遗传承人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合肥晚报 2019-06-13 01:10 大字

本报讯“80后”的姚瑶是合肥市葫芦雕画非遗传人,一个个葫芦在她的手中都能变成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近日,她和另外几名非遗传人代表安徽省参加了在昆明官渡举办的第九届全国非遗联展。在第14个文化遗产日期间,她携带作品走进蜀山区文化馆,让普通老百姓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姚瑶与葫芦结缘纯属偶然。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家里有个亲戚住在山东,到了暑假父母就会把姚瑶送去亲戚家住一段时间。“亲戚家隔壁住着个老大爷,天天在家雕葫芦,我第一次知道葫芦上原来也能画画,就经常跑去看,一坐大半天。”光看还不满足,姚瑶也学着在葫芦上雕画。后来干脆师从一位山东葫芦雕画大师专心进行葫芦雕画创作。

多年的努力,姚瑶的作品开始获得行内专家及市场的认可,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2016年,姚瑶成为合肥市葫芦雕画非遗传人,她的作品不仅有传统葫芦雕画的精美、细致,还立体生动、不拘一格。技法上融合范制、雕刻、火绘、彩绘、拼接组合为一体,艺术性更强。一件《荷塘月色》利用几毫米的厚度,雕刻出了荷叶翻飞、花朵绽放的月下美景,仔细打量,每一个花瓣都清晰立体,栩栩如生。

“葫芦雕画对美术功底要求高,难度大,年轻人很少愿意做。”姚瑶说,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葫芦工艺也正走向工业化批量生产的道路。“工业化生产的加速,有时候会使传统葫芦雕画艺术丧失它在艺术上的独特韵味。如果这样下去,未来这门技艺很可能慢慢就被遗忘了。”

“我参加在昆明官渡举办的全国非遗联展,一方面是展示安徽非遗产品,让葫芦雕画发扬光大,另外我也想去见识见识别人的作品,取长补短。”姚瑶告诉记者,此次联展,她带着自己的葫芦浮雕作品去参展,“葫芦不能雕深,最多只能3毫米,可以利用雕刻的技术营造出视觉效果。” (张娜 雨静 三虎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杨兵)

新闻推荐

毕业设计“脑洞大开”玩创意

星报讯解压智能宠物、适老银行柜台、智能便携药盒、新型快递配送车……这些“稀奇古怪”脑洞大开的创作全部来自合肥工业...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