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合肥晚报原总编辑杨杰 愿将丹心付报章
杨杰1999年12月采访时的资料照片
在同事的回忆中,他是对工作有着几近强迫症态度的“完美主义者”;在朋友的印象中,他是饭桌上电话里都放不下业务的“生活极无趣的男人”;在女儿的信中,他是经常不守信用的“大骗子爸爸”……
杨杰是个什么样的人?熟悉他的人总能给出自己的答案。其实,在杨杰的心里,自己的身份远没有这么复杂。病重的时候,他依然念念不忘:“单纯地做一个小编,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今年4月17日,合肥晚报社总编辑杨杰的人生永远定格在41岁。他留下的,除了英年早逝的遗憾,还有一位报人在20年的职业生涯中用勤奋、敬业与执着书写的使命与担当,更有一名共产党员始终不渝的理想与信念的力量。
“同志们,白纸黑字赖不掉” ——新闻理想一直没变
在江淮晨报全媒体发布中心编辑部副主任陈彦文的手机中,保存着一张照片。照片中十几张报纸版样在地面上一字排开,而杨杰正双膝跪地、双手撑地趴在上面认真查看。“每当我有所懈怠,就会把这张照片拿出来看看。”陈彦文说。
这一姿势,诠释了杨杰20年来对新闻事业的追求与热爱。1999年大学毕业,21岁的杨杰进入合肥晚报社(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前身)工作,从江淮晨报记者做起,直至成长为报社总编辑,并在2016年调任合肥晚报总编辑。岗位一直在变,对新闻理想的追求一直没变。
工作投入专注,严谨执着,追求完美,是同事们对杨杰的共同印象。当记者时,火车上饭桌上都能看到他赶稿的身影;当编辑时,在版面编排上极尽“纠结”之能事,直至设计出最具表现力的形式和创意;当总编辑时,他当班签样,每一个标题、字句、标点,都要细细推敲,成为报社“经常磨到最后的那个人”。
2017年5月,徽商大会召开期间,合肥晚报做了一期特刊。
在封面版式的设计上,编辑的版样被杨杰改了又改,推倒重来了四五次直至凌晨3点多才最终定稿。第二天,编辑把几个不同的版样发到朋友圈里,引来同事戏评:“分明见到杨总纠结的全过程”。
“今天杨总值班。”无论在江淮晨报还是在合肥晚报,每个人都明白这句话的潜在含义: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即使上床休息后,合肥晚报微信新闻部编辑邓齐还是经常被杨杰的电话吵醒:“再琢磨琢磨封面和标题。”哪怕已经不在江淮晨报任职,他还会在发现问题后建议江淮晨报副总编辑陈晓敏“中止付印,重新编辑”。甚至,连员工家属都知道“报社那个杨总”。每次陈彦文下班迟了,她的父母都明白:“又是那个杨总值班。”
“强迫症”“爱折腾”……私下里同事们经常吐槽杨杰“死磕自己,折磨他人”。杨杰并不生气,只是半开玩笑地回应说:“同志们,白纸黑字赖不掉!作为一名新闻人,半点疏忽大意都要不得。”
“只要看看杨总趴在地上的样子,每个人都会理解他的坚持。”看完照片,陈彦文开始“死磕”自己的版面。
“组织交给我的任务,必须要完成”
——创新融合一直没变
“纸媒黄昏”“报纸已死”……在全新的新闻传播环境下,各类新媒体强势涌现,传统媒体的发展受到巨大冲击。转型,成为多家纸质媒体的艰难选择。然而,如何转?向何处转?业界并没有现成的经验。
正是在生存下去和转型发展的双重压力下,杨杰在2016年从江淮晨报“转战”至合肥晚报,开始“接管”这份已近60岁老报纸的命运。临危受命,负重前行,杨杰信心弥坚:“组织上交给我的任务,必须要完成!”
从采编到经营,从一个标题的修改到全年合肥晚报的发展大计,事无巨细,杨杰都亲自过问。他总是办公室里走得最晚的那一个,灯在凌晨两点多才会逐渐暗淡下来。走在合肥晚报六楼,能够看见走廊两侧挂着三十余幅策划头版,其中过半都凝结着杨杰的创意。“档案合肥”“文化合肥”“理论与实践”等一系列有影响的新栏目也都是杨杰的手笔。
传统媒体要新生,除了在内容上精耕细作,还要尝试新玩法。没有技术团队,经验不足,理念落后,面对这些“先天劣势”,杨杰大胆提出“借船出海”的解决思路,推动合肥晚报媒体融合ZAKER合肥项目正式落地。此后,“合晚直播”“合拍”“合晚视频”“AR新闻”“合晚Radio”等融媒体品牌栏目相继推出,这些新技能让合肥晚报“老树开新花”。第一条地铁通车、抗击暴雪、世界制造业大会……这几年合肥晚报用文字、图片、镜头,全方位地呈现了发生在合肥的大小城事,让更多人了解了合肥故事,认识了合肥新形象。
“新的传播领域就是舆论新阵地,我们主流媒体一定要占据。”这是杨杰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第一个H5产品出炉,第一场直播破百万,杨杰激动地狂发了一堆朋友圈。欣喜的背后,是合肥晚报这家传统媒体用自己的新生吸引了新的受众,成功抢占了“新阵地”。其成功转型的经验,被中国报业协会授予2016中国报业融合发展实战案例优秀奖,合肥晚报也借此入围中国报业新媒体影响力都市报50强。
“遇到重要新闻事件,我们一定是文字、图片、视频、直播一起上。”合肥晚报采访中心主任叶琳玲介绍,在杨杰的引导下,全媒体理念已经融入报社每一名工作人员的意识中。
“担子重,所以要拼”
——责任担当一直没变
“无论前一天的夜班值到多晚,第二天总能在报社见到他身影。”同事19年,合肥晚报执行总编辑、江淮晨报总编辑季东平对杨杰的工作习惯很熟悉。
“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这么拼会吃不消的。”家人朋友同事不停地劝杨杰。“担子重,所以要拼。”杨杰不以为意,始终为他热爱的事业保持“高输出”。然而,常年的高负荷工作,最终累垮了杨杰的身体。2018年7月份,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杨杰被查出癌症,很快确诊为晚期。
事实上,此前身体没少向杨杰“告急”。因为患有胰腺炎,一到秋冬换季,杨杰都要遭受病痛折磨。然而他总是简单治疗后,很快投入到工作中。一次体内结石发病,不得不住院治疗,可放不下工作的杨杰,把病床变成了办公桌,在病床前开起了编委会。直至查出重疾,他还在关注报社的发展,“AR新闻”“合晚Radio”就是他去年在病床上的创意。
放不下的还有刚上一年级的女儿。熟悉杨杰的人都知道,他是名典型的“女儿奴”。杨杰的微信头像,是女儿为他画的卡通肖像,朋友圈封面是他和女儿的合影。他的微信朋友圈,除了转发与工作相关的内容,剩下的便全是女儿成长的点点滴滴。
然而,视女儿为至宝的杨杰,却成了女儿信中的“大骗子爸爸”。今年2月,女儿给杨杰写了一封信,“控诉”他不守信用。“爸爸,你太不守信用了,这个星期你跟我说好了要去看电影,你却去加班了。”
季东平仍然记得,去年同事们在病房中给杨杰过生日的情景。“实在舍不得这份事业!”杨杰不无愧意地向大家说道。“他是大家心目中的一个旗杆,永远都是。”季东平说。(转自06月10日《安徽日报》)
新闻推荐
晨报讯昨日,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获悉,蜀山区计划招聘340名中小学新任教师。340名岗位计划中包括35名(小学数学11名...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