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一般的爱情

大江晚报 2019-06-10 14:48 大字

身处爱情漩涡中的人,总是要说些情话的,包括那些名人,无一例外。沈从文追求张兆和时所说的火辣情话,像盛夏灼热的太阳,让张兆和心跳加速、面红耳赤,以至于张兆和去找胡适告状。这样热烈的风格,与他笔下的小说风格迥异,尤其是《边城》。

与小说《边城》结缘是从电影开始的,当时我还在上小学,是从家中的十二寸黑白电视机上看的这部电影。其实,我当时也看不太懂,只是这部电影中清秀俊美的湘西风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到了上初中的时候,老师向我推荐了这本小说,我才正式接触了这本小说。

这本小说篇幅不长,故事情节也不复杂,人物刻画得既单纯又鲜明,风格清新隽永,有云淡风轻的意蕴。但是在我心中至今仍有一个疑问:为何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如童话般的边城小镇茶峒、美丽善良的女主角、两个忠贞纯良的小伙子,却又让三人的命运如此坎坷?最终一死、一走、一留,空留一个渡口在时光中缓缓地流逝。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小说的结局似乎是开放式的,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个悲凉的结局。作者沈从文创作这本小说的意图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后来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阅读面的拓宽,我对沈从文的生平有了一些了解,对沈从文创作这篇小说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状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部小说创作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沈从文正处于他人生中的巅峰时期,他当时正在和合肥四姐妹的老三张兆和处于热恋中,还意气风发地写下了至今仍然广为传颂的名句:“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所以一直以来有一种说法,小说《边城》中翠翠的原型正是张兆和,而且,在这段时间里,沈从文还写下了另外一本小说《三三》,这本小说可以说和《边城》相映成趣。在小说《三三》中,沈从文塑造了另外一位少女角色三三,这本小说却充满了少女情窦初开的意味。可以说小说《三三》才是沈从文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后来在实际生活中,他称呼张兆和为三三,张兆和则反称沈从文为二哥,两人感情十分融洽。这反而让我更加无法理解为什么沈从文在人生最得意时,写下《边城》这本结局悲凉的爱情小说。再后来,《边城》被教育部选入语文教材,他的故乡凤凰古城也阴错阳差地被认为是小说《边城》里茶峒的原型而火了起来,这些尘世的浮华喧嚣反而让沈从文的真实面目变得越来越模糊了。

当年看小说《边城》不懂书中的爱情,待到再次读,读懂了,我已是书中人。当沈从文的散文集《水云》出现在我的案头,书中的一段话解答了我的疑问:“时间带走了一切,天上的虹或人间的梦,或失去了颜色,或改变了式样。即或你自以为有许多事尚好好保留在心上,可是,那个时间在你不大注意时,却把你的心变硬了,变钝了,变得连你自己也不大认识自己了。时间在改造一切,星宿的运行,昆虫的触角,你和人,同样都在时间下失去了固有的位置和形体。尤其是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人生可悯。”

读至此,我想我终于读懂了沈从文和他的小说《边城》。沈从文是浪漫的,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是,他也是清醒的,在他的心目中,人世间美好的事物是短暂的,在时间的摧残下,最终都无可避免地走向破碎。从这个角度看,《边城》这本小说的结局其实是完美的,因为,在沈从文看来,人是无法完全掌控自身命运的,追求爱和美的时候,缘起缘灭,抱持希望地生活下去,有时残缺也是一种完整,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完满。人要活在当下,活出最真实的自己,我想,这就是沈从文隐藏在《边城》这部小说中想要告诉我们的。

查从越

新闻推荐

特殊的考场 贴心的安排 合肥三中考点只有47名考生有两个“一人考场”

“你们不用送我去考场了,我可以的,你们就回家等我的好消息吧。”合肥三中考点门口,一名有肢体残疾的考生婉拒了父母开车...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