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好同事、好老师,一路走好! 记已故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合肥晚报总编辑杨杰同志
“他是我见过最有才华、最爱岗敬业、最爱读书学习、最没有架子、最‘贫穷’的领导”;“他不像领导,更像是兄长。可以与你聊天,当你困惑时他给出真诚的建议”……这是合肥报业传媒集团的所有员工对已故合肥晚报总编辑杨杰同志的一致评价。
“20年来,凌晨下班,早晨又出现在工作岗位是他的常态”
“我以前编辑报纸版面时,经常为一个标题和杨总产生争议。有一次早晨起来,我看到杨总发来一个致歉短信,说更改了我拟好的标题,并阐述了更改原因,希望我能理解。我看了下发短信的时间已近凌晨3点,而上午9点前,他又准时出现在了办公室。”合肥晚报微信新闻部编辑邓奇告诉记者。
他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把报社采编系统“搬回家”的总编,因为报纸都是夜间付印,无论上不上夜班,每天他都要盯着所有新闻和版面,直到确认没问题才放心。凌晨1点左右休息成为他的生活常态,遇到重大主题报道,他甚至要忙到凌晨3点。
“今天杨总值班。”无论在江淮晨报还是在合肥晚报,这句话自有一种威慑力。无数个他值班的夜晚,他对每一个标题,每一个字句,每一个标点的细细斟酌,让与之共事的编辑又敬又畏。“别人的夜班,12点能下班。杨总的夜班,凌晨2点才能下班。”编辑们早已总结出“规律”。
从前线采访到后方编辑、再到广告经营和发行,报社工作的繁复无一日间断,无论前一天夜班值到多晚,第二天一早,总能在报社见到他忙碌的身影。
过去的七、八年来,因为体内结石,每年杨杰同志都要住院一段时间。有一年,他发病的时候,正好是过年前报社年终盘点的关键时期,尽管上级领导和同事在探望他时反复叮嘱他不要操心工作,好好休息,但他还是放心不下,把病床变成了办公桌,在病床前开编委会。
工作20年,他除了生病住院,从来没有请过一次公休假。工作20年,忙到深夜凌晨1点成为常态,一天工作时长高达12小时以上,因为他深知,办报无小事, 点滴细节恰是体现政治敏感与职业操守。
“南京,是他唯一一次带女儿出远门旅游”
江淮晨报全媒体发布中心编辑部副主任陈彦文告诉记者:“2017年,我在陕西华山发了个朋友圈说:‘已去过四岳,希望30岁前把五岳都登一遍’。杨总在这条朋友圈后留言:\‘真羡慕你,我一岳也没去过’。”
江淮晨报副总编辑陈晓敏说:“每逢寒暑假,同事们基本上都会请年休带孩子游山玩水,而杨总则极少这样做,原因是他没时间也舍不得花这个钱。记得他唯一一次带女儿出远门,就是去年去了一趟100公里外的南京,游玩的目的地还是雨花台这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
然而,熟知杨杰的同事们都知道,他是个实实在在的“女儿奴”,在他的朋友圈里,除了转发新闻工作,就是记录女儿成长的点滴。他总是笑着和同事们说,休息日里带娃是他最大的放松。
即使是在休息日里当“女儿奴”,杨杰也常常为了工作不得不“敷衍”他最心爱的女儿。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依然不断地处理各种工作事务。
“他穿的衣服可以在十年前的老照片里找出来”
他有几件衣服,大家都知道,寒来暑往,总是那么几件,反复循环!他有几项原则,客户都知道,不收不拿,就是一盒葡萄,也要自掏腰包。他用车从不办私事,司机都知道,上下班宁愿坐公交,哪怕病重,也绝对遵守相关规定。
“杨总重病住院时,我曾去探望,看到他里面一件衬衣,已是布满了大洞和小洞。”江淮晨报总编辑、合肥晚报执行总编辑季东平告诉记者,杨杰的衣服永远就那么几件,同事们都非常熟悉,有的甚至还能从十年前的照片里找到。
他是所有人眼中最忙的人,也是“最穷”的领导。作为一家报社的“掌舵者”,他甚至直至去世时还没还完房贷。虽然生活不宽裕,但他一直坚持原则。
对客户的各种答谢,他一定会想办法退回。有一次,他与记者一同下乡采访。临别时,村里送给每人一盒葡萄,他拉扯了半天无法脱身,只好收下。可是转身硬是把钱给了村民。对于这份坚持,杨杰曾这样回答同事的不解:“每个都收与每个都不收,一年下来,区别也是很大的,但是收了,你的人生坐标的区别也会很大。”
一边是父母要赡养、女儿要上学,还要还房子的贷款,一边又是看病要钱。有好几次杨杰家中拮据,还是凑出父母的公积金去医院治疗,但这些他从不愿说。在后期选择治疗方案时,亲戚朋友给的建议是去美国、去北京,但私下杨杰则在了解安医附院的一个实验性项目,因为这个实验项目是免费的,即便到最后,他也不愿意增加家人的负担,更不想增加单位的负担。
“他是我认识唯一没有缺点的人非要找,那就是身体差”
杨杰同志是新闻道路上的“领航人”,为迷途人指引了方向。他是同事们的良师益友,永远乐观,充满激情。
作为一家报社的当家人,杨杰总有忙不完的事,干不完的活,他与同事们并肩作战,而面对工作中出现的过错,他却总是主动担当,独自默默承受。有一次,因为一则广告出现并不明显的差错,他要求严格处罚,而通报批评和处罚的对象却是他自己。面对商劝,他纠正说:这跟我有没有担当没关系,我是总编辑,出了问题我应该负责。
工作之余,杨杰便不再是“领导”,而成了大家交心的朋友。即便和同事们交流育儿之道,也让大家受益匪浅。亦师亦友是报社大多数人对他的直观评价,不仅因为在新闻道路上他给予很多引导,在员工的职业成长上他也给予规划。
“我刚进报社的时候,杨总就问我愿不愿意做国内国际版的编辑,我说自己特别喜欢体育,尤其是足球,他二话没说就让我去跑体育口。” 江淮晨报经营中心副主任万备回忆道。2010年,万备被委以重任前往南非采访世界杯。第一次出差就是大场面,杨杰便在出发之前给万备发来短信“不要有压力、开心就好、安全第一、身体第一”。这条短信万备保留至今,对于一个新闻新人来说,这样的信任与关怀使其成长更为迅速。
合肥晚报广告经营中心第一事业部主任陈浩说:“一个人的人品能得到身边人一致认可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杨总是我认为唯一没有缺点的人,如果非要我找一个他的缺点,那就是他的身体健康问题,太不注意了。”
“才40出头就离开他心爱的岗位、年幼的女儿”
天妒英才,众人眼中的好朋友、好同事、好老师、好领导、好父亲因为肝癌于今年4月17日离开了他心爱的岗位,年幼的女儿。去世时,他年仅41岁,女儿才7岁。
杨杰同志逝世后,其生前领导、老师、同事、亲友、合作伙伴、媒体同行等纷纷以各种方式表示哀悼,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送他最后一行,痛惜这位优秀媒体人的逝去,感叹天妒英才!
中国晚报协会发来的唁电称:杨杰同志短暂的一生,充满了对党的新闻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体现了高度的政治修养;杨杰同志忙碌的一生,诠释了新闻人的专业主义和敬业精神,体现了高超的业务能力;杨杰同志平凡的一生,以青春和理想书写人生价值,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合肥报业传媒集团追认杨杰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并在全集团范围内开展向杨杰同志学习活动。杨杰同志也当选为今年4月敬业奉献类“合肥好人”。
新闻推荐
考点外的志愿者们。高考期间,在考点附近,除了候考的家长,还有来自不同单位的志愿者们。他们有的为考生和家长提供考试用具和...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