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程我作主” 西园新村小学南校汇林校区“课后三点半”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合肥日报 2019-06-06 05:12 大字

学生在展示科学实验课上制作的船模。束芳 摄

新闻摘要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地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解决家长下午放学后不能及时接孩子回家的困难,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南校汇林校区“课后三点半”课程,将社会教育机构的优质课程和师资力量引入校园,由学校提供上课场地,既保证了学生们的安全,又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知识。

普惠性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在科学小实验课上,授课老师教授学生制作船模,并讲解船只沉与浮的有关原理;公共安全课上,老师教授学生们心肺复苏等相关急救小常识,让他们掌握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急救技能;小创客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们分享牙膏的制作原料和原理,并鼓励他们亲自动手制作牙膏……这些实践操作能力极强的“课后三点半”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知识,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

西小南校汇林校区“课后三点半”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将课程划分为传统文化类(如茶艺、汉字书写、国画等)、科技创新类(包括小创客、科学小实验等)、艺体特长类(诸如足球、篮球、乒乓球、跆拳道、管弦乐、合唱、创意美术、素描基础、彩铅等)、语言类(包括趣味英语、英文电影、情商教育等)。此外,学生每天下午还能到学校的图书馆借书看书,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

“我的课程我作主。”该校“课后三点半”一周开设的课程有50门次,内容非常丰富,全校近70%的学生通过学校“课后三点半”APP,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选课。

“学校通过与课程协办机构进行反复对接,对‘课后三点半’课程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将课程的范围大大拓宽,推动‘课后三点半’往普惠型课程的方向发展,可以更多地满足孩子们的多元需求,惠及更多的学生与家庭。”该校负责“课后三点半”课程的老师孙乔介绍说,“以美术类课程为例,学校就开设了创意美术、少儿国画、儿童画、彩铅、素描基础、卡通漫画等好几个门类的课程,学生的选择范围非常广泛。”

建立巡课制度确保课程管理质量

据了解,西小南校汇林校区“课后三点半”课程统一由教研室统筹管理。每学期开课前,相关课程教师要上交课程计划表以及教学设计。在开课过程中,学校实行巡课制度,每天由教研室牵头,安排教学部门人员进行巡课和推门听课,实施有效监督考评。

“学校会及时汇总检查情况,就经常发现的问题,召开‘网上问题解决会’,提出解决办法。在沟通群内,把解决方法告知培训机构和相关老师,征求他们的意见。得到肯定后,再共同执行。这样的软性管理方式,得到了合作培训机构的肯定。”孙乔说。

“下一步,学校将充分利用好课外机构对于学校教育的补充,平衡好学校教育与‘课后三点半’、家长-学生-教师、孩子的身体与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使得社会培训机构在各个维度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推动‘课后三点半’走得更好更远。”该校执行校长刘春燕介绍说。·本报记者 束芳·

新闻推荐

第十二届暑假读一本好书征文活动启动

由合肥市教育局主办的合肥市暑假读一本好书读书征文活动于6月5日下午在郎溪路小学启动。“合肥市暑假读一本好书...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