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 新科技护航城市安全“生命线”

合肥日报 2019-05-27 01:00 大字

(上接1版)

其中,清华大学公共安全成果转化企业——北京辰安科技有限公司,已在合肥投资9家企业,聚焦智慧安全城市、消防安全、水环境安全、工业安全等领域,2018年共实现产值15亿元。

“依托清华合肥院的科研实力和母公司辰安科技的技术积累,我们打造了集消防设施线上监测、线下服务于一体的‘云服务平台’,从传统人防提升至‘人防+技防’。”辰安天泽智联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君说。

吴君介绍,2018年4月,“云服务平台”率先在合肥经开区应用,运行以来监测预警火灾4起,促进消防设施完好率提高40%以上,消防系统误报率下降59%。目前,该平台已在全国36个城市建立运行中心,服务4.5万家用户。

这片热土正吸引越来越多致力于安全事业的人才集聚。

张海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的一名教授。2014年创设安徽万泰地球物理技术有限公司,将所擅长的微地震理论和算法用于矿产、隧道、边坡安全监测。去年6月,他将公司搬入清华合肥院,“产业集聚意味着更多机会。”张海江笑着指指隔壁公司说,这是做安全监测硬件的,恰恰和我们的算法能合作,下一步应用空间很大。

“磁石效应”愈发显现。截至目前,清华合肥院已聚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等各类人才在内的科技人员800余人,近10个创新团队和协会在此组建。

从无人问津到供不应求谁第一个“吃螃蟹”

作为应用性、实践性强的学科,公共安全在国内外的科研基础设施相对缺乏。而囿于场地等因素,清华本部也难有条件建设。在清华合肥院,正在建设的巨灾科学中心,包括大型复杂灾害环境模拟装置等8大科技装置和平台。其中,一期近4万平方米的实验装置和平台基本建成,成为公共安全领域的科研“宝地”。

清华合肥院的探索创新正实现校地双赢。对于合肥市,在收获拔节壮大的安全产业同时,2018年成为国家首批6个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之一;对于清华大学,其科研成果得到转化应用,并有力支撑了学科发展和人才建设。

这是5年前的袁宏永未曾想到的。那时研究院城市安全的科技成果初现,谁愿意先行先试?产业应用的巨大投资是否有风险?直到合肥市先后投资9亿余元试点,覆盖51座桥梁,2200公里的各类地下管网。这一试,如同触碰了阿拉丁神灯。科研技术在应用中得到验证、再升级,城市安全管理的“清华方案·合肥模式”已推广至国内30余城市和海外多国。

“先行先试,仅有冒险精神远远不够。”合肥市市长凌云说,既要前期眼光“准”,瞄准国家战略所需、人民生活所盼、地方发展所缺的产业;还要后期支持“稳”,在科研基础设施搭建、应用示范引领等关键环节给予支持,才能实现将技术“创新指数”转化为产业“发展指数”。·新华社记者张紫赟·

(新华社合肥5月26日电)

新闻推荐

新华社播发专栏文章 安徽合肥:新科技护航城市安全“生命线”

燃气泄漏、供水漏失、桥梁安全等依靠科技便能监测、预警;短短5年,城市安全产业从无到有,辐射全国……作为清华大学与安...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