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发力提升特困供养人员幸福感

合肥晚报 2019-05-24 01:00 大字

特困人员是社会中最困难的群体,2019年,包河区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的协调机制,保障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权益,做到“弱有所扶、应养尽养”,切实提升特困供养人员幸福感。今年1至3月份,该区累计保障农村特困人员供养1102人次,累计支出保障资金59.8386万元,城市特困人员供养360人次,累计支出保障资金40.968万元。

“数据化比对”提高保障实力

为确保特困人员供养对象认定准确、结果公开、管理规范,包河区街镇、村居分别成立评估小组,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息核对、群众评议等环节,对申请人的收入状况、财产状况以及其他证明材料进行严格评估,评估结果张榜公示,对于符合特困供养政策的人员,区民政局及时进行审批并公示。

包河区还通过大数据平台,定期核查该类人员家庭经济状况,并出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报告,通过村(居)协助入户走访,深入了解家庭经济状况,与经济核查报告进行再次比对;与卫计、公安等部门建立工作业务协作关系,协助核查相关数据信息,对特困人员家庭成员状况、是否死亡及户籍注销等信息实时动态掌握,动态规范建立台账,一户一档,做到每月核查比对,每月数据更新,提高民生工程服务保障的“软实力”。

“项目化运营”开挖服务潜力

该区还积极探索“政府+社区+社会+社工”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模式,鼓励社区服务中心、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群众团体、公益慈善等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

政府为特困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条件、基本医疗保障、丧葬办理等服务。“社区”成立养老服务中心、社区食堂,引进医养结合模式,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日间照料、日常走访服务。同时,依托辖区敬老院机构,加强专业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为集中供养特困人员提供全方位精心服务。

依托街道社会工作协会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平台,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积极申报“助残救困”公益服务项目,包河区积极引入专业社工,孵化培育社区公益服务组织。通过“项目+社工+组织”对辖区内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提供志愿服务、健康义诊、精神慰藉等延伸服务,通过“项目化运营”,开挖特困人员帮扶救困的服务“潜力”,不断丰富该类人员救助帮扶内涵,确保服务保障的可持续性。

“便民化服务”增强民生魅力

依托“线下”街道为民服务中心、村(居)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站等服务阵地,“线上”居民QQ服务群、社区微信公众号“惠办事”服务端口等,包河区不断完善服务方式,优化服务载体,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同时,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包河区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机制延伸至村(居),针对行动不便的特困老人、重度残疾人,由村(居)工作人员上门协助全程代办服务,街道服务大厅实行首问志愿上岗、首问代办等效能制度,为前来咨询和办理相关业务的群众实行“一站式”代理,进一步增强民生服务保障的“魅力”。

为提高特困供养人员民生保障的群众知晓度和满意度,包河区各街道、村(居)依托新媒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特困人员供养的相关民生政策;结合街道和村(居)民生工作主题宣传日活动,以“说、唱、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有关政策深入宣传到位,扎根群众心里,激发民生工作活力。

□ 方奇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李后祥

新闻推荐

匠心独具 情怀依然

○洪氏银器制作○吴山铁字制作在传统“老字号”手工艺的发展进程中,最具魅力的是矢志不渝的匠心精神和匠人情...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