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 秸秆做的 “松鹤图” 易拉罐做的 合肥一对幸福老人,你作画我装裱,变废为宝 入选全国最美家庭

安徽商报 2019-05-22 01:36 大字

秸秆做的

“松鹤图”易拉罐做的

本报讯(张辉 季云冈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 文/摄)泡、染、刮、烫,麦秸秆变身成为一幅立体的《清明上河图》;裁、剪、窝,易拉罐摇身一变成为《松鹤图》,在合肥市蜀山区田埠社区的科学家园小区,朱慧卿老人家里摆满了工艺品,惟妙惟肖,这都是老人家自己手工制作的,而老伴李光茂负责装裱,就这样在两人默契配合下,废品纷纷翻身成“宝贝”。日前,这对老人所在的家庭入选全国最美家庭。

一走进朱慧卿老人的家,立即被琳琅满目的作品吸引,纸塑掐丝珐琅景泰蓝、美人瓶、孔雀、戏剧脸谱等,这些妙趣横生的作品,材料却全来自废品,包括客厅墙上挂的《清明上河图》和《松鹤图》,这两幅也是老人近期完成的非常满意的作品。

“这幅《清明上河图》,全是麦秸秆制作的,半立体的。”这幅作品创作于2015年,作品节选自《清明上河图》中人物环境最复杂的一部分,长1.2米,宽0.6米。除了人物,还有店铺、货船、马车、拱桥,而所有的制作材料都是麦秸秆。“工序非常复杂,泡、染、刮、烫,前后耗时好几个月。”仅人物就用了3个月时间。“有140多个人物,每天只能做两三个。”

两幅《松鹤图》,鹤立松下,作品充满意境。“材料就是易拉罐。”朱慧卿告诉记者,绿色松针是用雪碧的罐子做的,白鹤则是平常的白色易拉罐。

今年72岁的朱慧卿与老伴退休前都是科学岛的工作人员,朱慧卿的工作是化学检测,与美术毫无关联。“就是自己看书自学。”退休前,她就爱上了创作,因为麦秸秆画了解的人很少,朱慧卿就自己琢磨,琢磨多了,材料就不仅仅是麦秸秆了,“看见易拉罐、破布、废纸、彩带等等,不管什么废品,我看到了,都会想想,这个可以做个什么东西。”

20多年来,她创作出了无数作品,用的材料都是随手可得。朱慧卿还用鸡蛋壳创作了148个戏剧脸谱,包括京剧脸谱、十二生肖、星宿等等。

朱慧卿的绝大部分作品都装裱成画,或收纳在专门的透明盒子里,而这些都是老伴李光茂的功劳。曾工作在准分子激光实验室的李光茂动手能力非常强,测量精准,他看老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装裱师,干脆自己动手,根据画的尺寸制作画框。

除了自己创作,朱慧卿还在老年大学教授学生, “学一门艺术,不仅能让我们老有所为,而且勤动手动脑对老年人身体也有益。”两位老人说。

新闻推荐

假装热心帮忙保管收入 暖男卷走女主播20余万

星报讯“暖男”假装热心替“女主播”保管收入,趁机以结婚为名卷走20余万元。昨日,记者获悉,犯罪嫌疑人杨某因涉嫌诈骗罪被合...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