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平台+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会资源+社区自治组织”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变“被动应付型”社区管理为“主动参与型”社区服务,有效聚合了社会力量,提升了基层

安徽日报 2019-05-16 07:18 大字

快乐自己,也温暖邻里

“一辈子没当过啥领导,没想到老了还在社区里混了‘一官半职’。”合肥市经开区芙蓉社区居民朱永凤笑称。今年58岁的朱大姐,不久前被推举成为芙蓉社区新月居委会“五社联动”公益社会组织手工坊的班长。“当初,社工刚找到我让我领头成立手工坊时,我一点信心没有。难道做个手工还能玩出什么名堂出来”。朱大姐没想到,不到五个月时间,17位热爱手工的居民就被眼尖的社区社工一个个“海选”出来。在居委会社工的帮助指导下,朱永凤和伙伴们也越干越起劲,越干越有经验。刚刚过去的母亲节,朱永凤带领手工坊大姐们连熬几个晚上,把零零散散的花心、花杆、花叶、铁丝等材料做成了一朵朵娇艳欲滴的丝网花,并在新月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为社区困难母亲送上制作的丝网花。这也是她们第一次走进邻里家庭,开展公益活动。“以前总觉得我们做的花也没什么大用处,但现在看到自己做的手工能给邻居带来欢乐,我们也格外自豪。”朱永凤感叹。

芙蓉社区委主任黄炜告诉记者,手工坊是“五社联动”新月一家人项目孵化培育的一个常态化以居民兴趣爱好为主的社会组织。芙蓉社区新月居委会融创城小区拥有大量从外地迁入的人口,该小区属移民小区,缺少熟人纽带,缺少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的“润滑剂”。社区党委立足实际情况,从优先满足群众的需求入手,通过“五社联动”治理新模式,培育社会组织,实现居民自治,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如果说社区居民、社区资源如散落的珠子,而‘五社联动’则是将这些珠子串联起来的线,一个个具有共同兴趣或利益的居民共同体,串‘珠’成‘链’,最终让居民成为城市治理的主体。”

“五社联动”,即“社会服务平台+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会资源+社区自治组织”。合肥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首创的“五社联动”社会治理模式,是从民政部提出的“三社联动”基础上衍生发展而来,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依托社会服务平台,在居(村)委会等社区自治组织的支持下,由专业社会工作者通过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并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面向居民开展项目化的社区服务与活动,聚焦具体社区问题的解决,逐步提升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实现创新城市管理的社会治理目标。

家住合肥市经开区的王家平是一名随子女入城的老人,刚退休就被女儿接到城里带孩子。老人每天除了接送孩子和出门买菜,大多时间是一人独守家中,远离了熟悉的生活环境,老人感到十分不习惯。社区得知情况后,根据老人有跳广场舞的兴趣爱好,介绍她加入所在小区的社会组织——融创红夕阳舞蹈队。“现在我有了固定的业余活动,又结识许多志同道合的老姐妹,整个人感觉精神多了。”王家平老人开心地说。

构筑合力,共解治理难题

5月10日上午,阳光助残社组织了第二届“欢乐助残畅游春色、放飞心情志愿同行”大型公益活动,30余名残疾人走出家门,拥抱阳光、亲近自然。82岁的残疾老人李德发高兴地说,“自己身患残疾,出门不便,多亏了社会组织举办的这次活动”。

“围绕群众需求和诉求,打造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成立社会组织公益坊,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提供平台和专业支持,同时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实现‘利益共分享,困难同担当,有事大家办’的良性互动。”合肥市经开区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他们通过扶持一批专业化的基层社会组织,打造一批受欢迎的优质社会服务项目和品牌,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需求。目前已成功孵化“非公企业党建联盟”“天门湖巾帼志愿服务队”“蓬莱大姐帮帮团”“阳光助残社”“悦动艺术团”等40余个社会组织,涵盖居家养老、青少年教育、文化体育、公益助残等不同类别,开展了“婆媳互夸传家风”“志愿服务助残惠残”等50多项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社会组织也逐渐成为社会治理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合肥学辰教育有限公司党支部联合翠微居委会党总支成立“公益学堂”,并在每天下午4:00—6:30常态看管,学堂依托区域党建联盟资源,充分发动党员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共同参与进来,汇聚力量,如今“公益学堂”已经成为一个长期惠民利民的社区党建特色项目。

去年,经开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为进一步引导居民自治,该区推选产生居民代表39人,成立小区改造协商议事会,制定居民代表工作制度、协商议事工作制度及议事规则,召开多轮党员和居民代表会议,获得绝大多数群众支持、拥护。9个老旧小区5003户全部签订同意改造承诺书,其中居民自治组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仅完成了改造任务,还初步建立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此外,在房屋拆迁、物业管理等社区治理活动中,基层党委引导成立共建共治委员会、居委会议事会、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各类居民自治组织,激发了居民参与热情,初步实现民事民议民决,文明创建、物业管理等各类治理难题迎刃而解。

培育扶持,让社会组织强身健体

“我们在创办初期最大的困难就是迷茫。很想大干一场,但忽然发现不知道做什么。市场和群众需要什么,完全没有方向。”淮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颜翠芳记得,服务中心有半年时间处于“空窗期”——没有项目,也不知道去哪里找项目。社工无所事事,人员流失严重。在最迷茫的时候,颜翠芳参加了合肥经开区组织的社会组织培训,同时与相关部门积极进行沟通。“政府也在积极探索,转换思路。基层治理中,哪些工作社会组织可以承担,怎么让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正在越来越明朗。”在相关政府部门的积极指导下,淮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制度建设和各项管理工作步入正轨。

与淮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经历类似,德颐顺老年服务中心经过多年运营发展,现已凝聚一批由社工理论研究专家、资深社工督导、机构运营职业人、一线社工组成的跨专业、多元化管理团队和服务力量。目前在职员工400多人,年营业收入2000余万元,同时业务范围逐步扩大、覆盖全市,为地方养老产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2016年起,合肥市经开区探索设立公益创投项目,为社会组织提供孵化培育资金,建设孵化基地,并提供奖励补贴、活动场地、有关费用减免等支持。目前,共启动自闭症儿童康复、智慧养老、社会救助、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等公益创投项目6个,涉及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服务项目,共投入资金近200万元,大力促进了社会组织发展、壮大,目前全区共有195家社会组织,拥有持证初、中级社会工作师72名,其他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1023名。此外,为促进社会组织发展,每年均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从1A-5A分为5个等级,对5A等级年度奖励8万元,4A和3A等级各奖励4万元和2万元,仅2018年就兑现奖金18万元。“金额虽然不多,但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一大批社会组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茁壮成长。通过引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服务,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和居民满意度,实现了多赢的效果。”合肥市经开区社区管理局负责人介绍,今年将继续以社区三项服务和公益创投项目招投标工作为契机,积极引入优质社会组织,大力培育和孵化公益类、服务类的社区社会组织,引入专业社工人才,积极打造品牌机构,更好地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

新闻推荐

合肥市出台2019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 2609户农村危房 11月底“辞旧迎新”

本报讯昨日,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局获悉,2019年《合肥市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出台(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今...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