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一线守望“匠心” 盛保柱:追逐创新 用技术改良让生产提效

合肥晚报 2019-05-10 01:00 大字

他是资深钳工,在一个岗位上坚持了二十年,用“笨办法”对多项制造工具进行了改良;他是技术专家,在一个满是创造力的工作室里,屡次进行设备创新减轻工友的劳动强度;他是盛保柱,江淮汽车高级技工,一个兼具精湛技术和创新实力的当代工匠。

改进气动冲孔夹具,将原有0.5mm的误差范围精确到0.01mm;领衔轻卡车门智能包边夹具的设计制作,将车门包边厚度严格控制在工艺要求包边厚度4±0.1mm范围内;设计制作前风窗玻璃气动机械臂,使工友在搬运与安装重达17.89kg的玻璃时,得心应手……多年坚守一线岗位,改良创新突破自我,他用实践诠释了何为创新智造。

争分夺秒 执着技术成就“大师”

五月的合肥,满目皆绿,即便是在机器轰鸣的制造工厂内也处处有生机。生产车间的厂房里藏着一个大师工作室,它的领头人就是盛保柱,一名不断尝试、出新的“改良大师”。

喜好探索,乐于捣鼓家里的各种物件,盛保柱小时候就展现出“高级技师”的天分。年幼的他曾自己动手用易拉罐做成电视天线来增强信号,也有过拆卸手表电器却安装不上因而被父母训斥的“失败”案例。1996年,盛保柱从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毕业后,就来到了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淮公司”)车架厂工模具车间工作。

入厂没多久,他就遇见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挑战——跟随师傅做厂内第一具1061复合模,8米长的大梁。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他每天早上五六点就来到厂房开始工作,整整翻了两个月。盛保柱说,他那时候“每天加班两个小时,周六周日连轴转也不觉得苦”,有时候连饭也顾不得吃,只想把活儿干好。

“工作不怕苦,就怕活做不好。”靠着一股儿韧劲,这个年轻人顺利通过第一个挑战。那时起,盛保柱对各种模具、夹具等的设计改良“一发不可收拾”。工作室成立之后,他也没有改变过,每天带着徒弟在工作室里不停捣鼓、反复试验。精益求精

创新研发提高生产效率

工人们的汗流浃背与机器的火花四射,让盛保柱每天都在思考:如何保证质量、提高效率,在源头上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带着这样的初心,盛保柱每天都在学习、钻研、不断创新。在车间,纯手工操作的微货包边夹具需要4个人配合,工友不停绕着来回走动,每次干完都特别累。更让人焦心的是,翻边、包边过程中容易发生包边不到位、边缘有翘起这些问题。盛保柱将这些看在眼里,心里惦记着做些什么。

2014年,由盛保柱领衔开展的《轻卡车门全自动包边夹具的设计制作》项目成功实施,设计将轻卡车门折边和包边两道工序合二为一,省去了车门折边需要模具操作的工序环节,实现轻卡车门折边、包边一体化、自动化,也填补了行业内此项空白。

精益求精的脚步,并未因为荣誉和赞美而停止。2016年,他通过观测、模拟前风窗岗位员工的每一个搬运动作,设计制作了前风窗玻璃气动安装机械臂。该款机械臂不仅疏通了生产线瓶颈,还使得生产线单台生产周期缩短了39秒,同时减少一名操作工。“该项技术填补了公司机械臂制造方面的空白,得到公司大力推广及延伸。”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盛保柱还积极参与汽车生产流程改善创新活动,主持冲焊一体化的设计、制作,有效地将模具、夹具进行了联合开发,形成了冲焊一体化综合学科,此技术为江汽集团首例。年过不惑

学习斗志不减追梦智能机械

年过不惑,身边不少同时期的工友选择了转岗从事管理,但盛保柱却选择留在一线。在外人眼里,这样的执着有些“吃亏”,他反而觉得自己找到了工作的快乐。

如今,盛保柱工作室里有9个年轻技工。作为师傅,盛保柱为他们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和考核,这些内容被实时记录在工作室的黑板上。文件柜中带有“年代感”的专业知识书本,这些可都是盛保柱的“精神食粮”来源。反而面对工作室满满一墙的各类奖杯和证书,他表现得很淡然。“荣誉都是过去的成绩,我还是想着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精做细吧。”

“在工作上高标准要求我们,在生活上对我们也很照顾。”在徒弟臧悦眼中,盛保柱既是严师也是益友。虽然已被公认为“大师”,但盛保柱依然保持着学习的劲头,他正在努力学习电脑制图等新技术。“师傅之前都是手工绘图,了解CAD制图的优势后便开始跟着我们一起学习。”

在盛保柱眼里,工作室设计制作的这些机械离真正的智能化还存在距离,“国外的设备在控制方面上要强得多,真正的人工智能操控省时省人,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也是我们学习的目标。”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乐天茵子/文 杨锋/图

新闻推荐

[精彩回顾] 我考了个 地铁驾驶照

这不是吹牛,商报小记者真的拿到了最近,我们的商报小记者也过了一把瘾,不仅学习开了地铁,还拿到了地铁驾驶证,你说牛不牛?4月21...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