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声谷 量子中心”熠熠发光
2018年,合肥高新区纳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高新区量身打造“中国声谷量子中心”这张名片,目前,“中国声谷”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基地,高新区正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量子信息产业化基地,高新区的“名头”是越叫越响。
1
“中国声谷”世界闻名
集聚科大讯飞、科大国创、华米科技、金山软件、神州泰岳、中科类脑等433家人工智能企业,初步形成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平台支撑到产业发展与应用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生态新体系,成为安徽省重点打造的人工智能产业“新名片”……在工信部与安徽省政府共同推进下,中国声谷人工智能产业正构建产业集群新体系,发展成效明显。2018年,中国声谷实现产值超过650亿元,同比增长30%;入园企业达到433家,同比增长102%。
作为工信部与安徽省政府共建的重点合作项目,中国声谷2013年落户合肥,在安徽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快速发展,尤其是在2017年安徽省出台《支持中国声谷建设若干政策》的推进下,实现提速发展,成为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国家级产业基地。
按照“一核两区多园”的规划布局,“中国声谷”整体分布为以科大讯飞公司为主的核心区、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孵化区和产业区以及多个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其中孵化区集聚了合肥市50%的人工智能企业,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级众创空间(粒子空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大“国”字号招牌。
“中国声谷”目前拥有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科大国创、中科类脑、协创物联网、赛为智能、方正智家、神州泰岳、金山软件等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其中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科大讯飞以语音语义、机器视觉、生物识别、深度学习等技术为支撑,将源头技术创新和产业产品创新有机结合,形成了全生态创新格局。2018年科大讯飞营业收入达52.83亿元(仅计算母公司)。目前讯飞已推出从大型电信级应用到小型嵌入式应用,从电信、金融等行业到企业和消费者用户,从手机到车载,从家电到玩具,能够满足不同应用环境的多种产品。先后获批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截至目前,讯飞人工智能开放平台服务终端用户数超21亿,创新团队数90万家,日服务量达47亿次,投资并孵化了咪鼠科技(全球首款智能语音鼠标的企业)、云迹科技(知名的提供机器人技术和产品的企业)、淘云科技(业界最大的智能玩具公司且有望成为玩具领域上市龙头企业)、讯飞皆成(业界智慧课堂第一品牌企业)等一批优秀企业,以科大讯飞为中心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持续构建。
近年来,依托重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国声谷”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前沿技术持续积累。2018年“中国声谷”新增省级创新平台3个,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1个,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数105个,新获得省级以上认定的新产品数10个。全年研发经费支出26.6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值4.1%。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白皮书》中,合肥人工智能科研排名跻身三强。科大讯飞在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口语评测、语音转写、机器翻译、感知智能、认知智能等领域技术国际领先。中科类脑基于类人神经网络的认知智能系统研发,引领国内类脑技术发展。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在智能传感检测技术、自然人机交互技术、智能决策系统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科大国盾在量子信息领域具有一系列国际一流水平的原始创新科研成果。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已然拥有了一批自主可控、领先国内外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核心技术。
服务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机构不断完善。“中国声谷”孵化区二期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6.7万平米,主要功能涵盖“中国声谷”技术创新综合服务、研发中心、产品线上线下公共展示营销平台、云数据中心和商业配套,于2018年11月15日举办了开园仪式,首批落户了30余家重点企业。合肥高新区在全省率先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建立企业法人库、人工智能画像等手段,构建区域经济大脑,为“中国声谷”的产业发展提供精准数据支撑。高新区还与中科曙光合力推进先进计算中心的建设,使其成为院地对接、区域合作、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窗口。
2
“量子大道”熠熠发光
在合肥市高新区,有一条横贯东西的云飞路,是远近闻名的“量子大道”,密集布局着一批量子领域骨干企业——国盾量子、国仪量子、本源量子、中创为量子……
本源量子脱胎于郭光灿院士团队,是国内第一家以量子计算机的研制、开发和应用为主营业务的初创型公司。近年来,本源量子上线全球首个基于半导体量子芯片的量子计算云平台,初步建立了量子语言标准QRunes,开发研制了量子编程架构QPanda。2018年12月6日,本源量子向世界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款国产量子控制系统——本源量子测控一体机。目前,该公司已拥有超过10种各类量子计算芯片、量子功能芯片产品,推出基于32位量子虚拟机的量子计算免费体验平台,成功仿真64位量子电路。
2018年10月16日,国仪量子在合肥宣布中国首台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诞生。这一“国之重器”的核心技术源于杜江峰院士团队,由国仪量子转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其正式商用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在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计算、自动化控制与测量、脉冲成像技术、医学诊疗等诸多科学研究领域以及相关高精尖产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国仪量子成立3年来,其科学仪器产品已远销美国、德国、瑞士、以色列等国家,去年公司各类产品订单合同已接近1亿元。
目前,合肥高新区拥有主营量子技术企业5家,量子关联企业20余家,全区直接从事量子领域的科研人员数达600人。合肥市量子信息产业相关专利占全国总量的12.1%,排名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
“当前,量子信息科学已经进入到深化和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各项关键技术的攻关,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性布局。”潘建伟建议,尽快实质性启动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的建设以及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创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是安徽省科技创新“一号工程”。目前,该国家实验室的探索机构——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已在合肥高新区揭牌,正在按照国家实验室的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建设。
我国量子信息技术起步相对较晚,但在量子通信等领域已成功实现“弯道超车”。近年来,在中国科大潘建伟、郭光灿、杜江峰等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我国量子信息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和部分领跑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科大“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等代表了当今量子信息技术领域世界最领先的成果。聚焦量子科技前沿,安徽省已拥有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等多个重点科研平台。
量子信息科学不仅需要原始创新,也需要产学研结合与成果转化。未来,安徽省将依托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建设,围绕“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等重大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和培育量子技术领域各类人才,形成一大批核心技术成果,把合肥打造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量子技术的创新高地;围绕国盾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一批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培育出若干量子领域龙头企业,引导更多量子技术科研成果进行转化,把合肥高新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量子信息产业化基地。
李军
新闻推荐
今天,你家的垃圾分类了吗? 包河区垃圾分类公共机构实现全覆盖
4月20日,包河区2018年度垃圾分类表扬活动召开,共有6户模范家庭、132户优秀家庭、10个示范小区、10个优秀物业、9个先...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