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创新引领全面发展 政策助力产业成果转化

合肥日报 2019-04-24 04:54 大字

三年来,合肥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紧紧围绕“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目标,走出了一条“科学-技术-创新-产业”边际效益递增的创新之路、一条由科学模型推动财富创造的发展之路。

据了解,目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量子信息产业在合肥高新区飞速发展,中国科大潘建伟、郭光灿、杜江峰三位院士在该区开展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的产业化研究,设立科大国盾、本源量子和国仪量子公司,打造“量子一条街”,着力打造具备全球影响力的量子产业集群。合肥离子医学中心、类脑智能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一批重点应用领域产业创新中心落户,主要围绕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开展系统性应用创新。目前,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已成功研制国内首套自主知识产权的质子治疗样机,类脑智能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微软共建新一代AI开放科研教育平台。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构建了“政策扶持、人才培养、金融支撑、产业协同、平台服务”五个创新体系,系统推进IC企业创新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已汇聚集成电路企业150余家,形成了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以及设计服务、人才培养等全方位的发展格局。

“合肥高新区作为国家股权激励计划试点区域,为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情与活力,我们积极孵化创新成果向产业化方向发展。2018年共培育了132家高成长企业,诞生了全省第一家独角兽企业,两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和83家瞪羚企业。值得一提的是,由潘建伟院士所主导的科大国盾公司,现已成功登陆‘科创板’,并成为全省首家独角兽企业。”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说。

三年来,合肥高新区共引进和培育了中科院重庆院合肥分院、中科院广州生命健康研究院等30多个新型创新组织,累计建设各类联合实验室、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近100个,转化各类成果800余项,孵化企业600余家。

三年来,合肥高新区加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围绕“2+8+N+3”创新体系建设,持续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新兴产业”的现代产业创新体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从603家增加到1025家,复合增长率为30%;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为375件,专利申请授权数连续位居全省第一。省级以上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69个,各类科技孵化平台91个,约占全市70%以上。去年被列入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合肥高新区正成为合肥打造“创新高地”之路的一台马力十足的“发动机”。·本报记者 甄旭·

新闻推荐

人才需求旺 销售、技工类岗位需求攀升 2019年第一季度合肥市人才市场供求分析

2019年第一季度,合肥市人才市场共举办“2+N”等各类招聘会59场,其中,综合类招聘会7场,高校毕业生专场7场,人才对接会专场...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