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新技术可让红外图像“清晰显形”
据新华社合肥月14日电 利用红外线可实现夜视、遥感等强大功能,但红外线图像探测器普遍存在灵敏度差、效率低、价格贵等缺点。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史保森、副教授周志远等学者研究出一种新技术,可显著“点亮”被红外线照射物体的轮廓,使其图像“显形”更清晰,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应用物理评论》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为解决传统红外线图像探测器的缺点,人们通常通过频率转换的方法,将红外图像信息转换到可见光波段,再使用性能强、价格低的可见光探测器进行图像采集。史保森、周志远等学者长期从事图像的非线性频率变换相关研究,近期他们在频率上转换成像探测的过程中引入“涡旋光”替代传统的高斯泵浦光,借助一种非线性晶体作为频率变换介质,成功实现了物体的红外图像到可见波段的转移探测,同时获得了“轮廓增强”效果。相比传统红外图像的模糊混沌,新技术拍摄的红外图像轮廓更加清晰,易于特征识别,还具有最大2.1倍的视野调节范围。
“万物都会向外发射红外线,这项技术增强了红外图像的特征识别,当技术指标和性能进一步成熟后,将具备在黑夜里拍摄并辨识出动物、植物、飞机等物体的能力。”周志远说。
据了解,这项新技术相比传统红外探测器还具有成本低廉的优点,在生物成像、模式识别以及红外遥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新闻推荐
4月14日,由合肥市科协、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合肥市第十一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举行。全市130多所中小学校的1138支代表队...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