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 养过很多种动物

安徽商报 2019-03-29 01:00 大字

“蚕算最好养的了!从幼儿园到现在,我们还完成了好多次养动物任务,养过金鱼,养过蜗牛,养过蚯蚓,还找过蚂蚁!”省城的赵女士列数她家娃与“小动物任务”的故事。

“第一次养的是蜗牛,我们觉得蜗牛随处可见,应该生存能力超强、非常好养。其实不然。我们用菜叶子喂蜗牛,没过几天就发现它不爱吃东西了,很快就死了。”赵女士说,第二个任务是“带几条蚯蚓去学校”,“我打算从网上买几条蚯蚓,发现卖家都是论斤卖的,一斤足足有几十条!后来还是妈妈们商量说,找花鸟市场卖鱼食的店买一些,大家分一分,才顺利完成了任务。”

“找蚂蚁那一次很欢乐。平时好像也能见到蚂蚁,但认真去找,一时间却找不到了。后来,我们丢了一颗糖在路上,终于引来了几个小蚂蚁,把它们装盒子里带到学校去了。”赵女士说,只有“金鱼任务”是最简单的,直接买几条就可以了,养起来让孩子每天观察。

[正解]

培养孩子的爱心

“三年级小学生们养蚕,是源于现在正在学习的科学课的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个单元包括《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蚕的生长变化》、《蚕变了新模样》、《蛹变成了什么》等,讲的就是蚕的生命周期。讲完蚕宝宝的生命周期,还有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等。所以,很多学校都会选择以养蚕、观察蚕的生命过程的形式,让学生参与体验,研究这个课题。”合肥市翡翠学校科学老师李淑娟介绍说。

其实,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学的自然课里就有观察蚕的一生的课文,现在40多年过去了,小学课本变成了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科学》,关于养蚕的课依然存在。

据介绍,“养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养蚕是一个持久的动手过程,孩子们负责照顾蚕宝宝,要每天给它喂桑叶、清理粪便,要写观察日记,记录蚕在生长过程中的各种变化,还需要拍照等,进行多角度记录。”李老师说,这个过程让孩子们体会饲养的乐趣,也了解生命历程的不易,锻炼了孩子们的爱心和耐心。

聂忠霞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胡霈霖文/摄

新闻推荐

包河“小区红管家”打通服务“最后一米”

实施红色领航·和美小区建设,实现组织进楼、服务进家;计划未来两年内,在560多个小区建立党组织孩子们放假了送到社区有人管,...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