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涨的春水 读汪曾祺《老味道》有感
初中的时候去逛书店,油墨的清新引领我走过一排又一排书架,心里感叹了一遍又一遍,书是读不完的,读不完的。
倏然,一本果绿色的书闯入我的视线,上面印着憨态可掬的六个字:“老味道汪曾祺”。一瞬间脑子里闪过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等各种菜式,红的是东坡肉,黄的是珍珠玉米,绿的是凉拌秋葵。以前听说过汪曾祺先生,但一个初中生的“听说过”,真的就只是听说过。
“我所谓‘清香’,即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这是实话,并非故作玄言。”这是一段写在《老味道》腰封上的话。仔细品味就会发现节选得很巧妙,其并不是直接描写酸甜苦辣咸五味,而是选取了“清香”作为切入点,“新涨的春水”这个意象,把作者的清新文笔和独特视角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翻开《老味道》,惊奇地发现这是一本属于文学名家的美食手册。云南味儿,老味儿,家乡味儿,鲜味儿,分门别类地讨论了各种美食以及与美食关联的话题,看得我垂涎三尺,几次向母亲讨要食物,搞得母亲对我嗤之以鼻。
《老味道》不仅是汪曾祺先生对美食的诠释,也是他对人生百味的诠释。任何有关美食的书籍,单单只对食物进行描写,是很难获得热烈反响的。当我们关注这道菜时,也许是因为它与众不同的做法,又或者是它背后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中国从来不缺美食,我们在享受美食、愉悦文字时,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内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舌尖上的中国》的火爆,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饮食是一种真正的文化,每个城市,每条小巷,都有属于自己的老味道。
如何用美食表现人生百味?这离不开个人阅历。《老味道》里汇聚了天南海北的吃食,正餐到零嘴,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菜式,却也足够丰富多彩。汪曾祺先生必定是走过很多路,读过很多书的,即使是在这样一本描写美食的书籍里,也随处可见一些恰到好处的引用典故。能写出这么多好吃的东西,连做法都写得细致入微,可见汪老先生的博学已经拓展到了美食方面,就连其好友的儿子在日记里也写道:“黄豆是不好吃的东西,汪伯伯却能把它做得很好吃,汪伯伯很伟大!”
对美食富有实践精神的汪曾祺先生,与苏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热爱美食,都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他们挽起袖子下厨房,凉水泡豆子,温油下铁锅,菜刀在案板上当当响,必定是一个豁达的,内心笑呵呵的人。
《老味道》的目录这样写道:“活着多好啊。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使人觉得,活着多好啊!”经历过多少事情,才能够这样轻巧又严肃地说一句“活着多好啊”!多少人忙忙碌碌地活着,如同行尸走肉,每日感叹活着好累,甚至连不珍惜自己生命的人都比比皆是,足以证明精神贫瘠的可怕。
在《老味道》最后一篇名为《旅食与文化》的文章里,汪曾祺先生提到自己食道静脉曲张,医生不让他吃硬的东西,可是这位热爱生活热爱美食的老人家仍然是保持着乐观风趣的生活态度:“这可怎么活呢?不过,幸好还有‘世界第一’的豆腐,我还是能鼓捣出一桌豆腐席来的,不怕!”这样像老神仙一般的人物,叫人怎能不爱呢?
作者单位: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一(5)班
新闻推荐
本报讯笔者昨日从瑶海区了解到,合肥东部新中心相关市级组织机构已完成整合,各项工作机制已理顺,东部新中心全面步入加快...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